【一】麻烦一起来的烦恼和拆除后的轻松
1、生活中有时麻烦会一起涌过来,人的精力有限,按下葫芦起了瓢,容易搞得焦头烂额;
2、这个过程会消耗意志力,甚至生出拖延想法或抵触情绪,估计严重的就直接EMO玉玉症;
3、可当慢慢拆除,麻烦一个个解决后,似乎也没什么大事,一切照常……有的只是一阵轻松感;
4、下一步行动:
(1)遇到麻烦连续袭来,千万要稳住情绪,不要暴躁和过早心灰意冷;
(2)要接受这也是一种生活常态,该吃吃该睡睡,保持熬得足够久,一些麻烦自然会迎刃而解;
(3)担心和忧虑解决不了问题,在不新开战线的前提下,避免注意力去到未来,只需要着眼当前一个一个拆除;
【二】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1、对于原则的提炼,一部分是从成功的案例里来,这是对“好”的复制,即“要做什么”;
2、另一部分是从犯错的经历里反思,这会限定不能做什么,即明确“不做什么”;
3、但当“不做什么”与“要做什么”冲突时,这种相互干扰会将主观选择偏向于“不做什么”,直接导致损失一条能做的经验;
4、下一步行动:
(1)当冲突出现,折中做法是:减少“要做什么”的影响力,留意其带来的其他可能,而不是归为“不做什么”一类;
(2)“不做什么”和“要做什么”应该同样重要,不能有偏向性的单方面思考;
(3)在复杂的项目里,要综合思考两者带来的后果,不能因“不做什么”而直接否定,也不能因“要做什么”而忽略问题;
【三】仍然不愿“抱残守缺”
1、本意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破旧的东西不放,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是个贬义词;
2、当我看清一些“大智若愚”的家伙们,才渐渐理解,一种对不圆满不完美的接受,这或许是真正的圆满和完整;
3、能真正做到这些的人,会更包容和有耐心,就像放下了“我执、我欲”的守拙,他们是认清了自己的人;
4、下一步行动:
(1)逃避虽然可耻但很有用,有时这也是一条最高级的选择;
(2)学着去承认和接受不完美、不圆满的存在。但在这之前,一定要不断尝试完善和追求成长;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抱残守缺虽是种大智慧,但不要被此影响。在路上奔跑需要的是持续的热情和投入,最差的结果顶多是有憾无悔;
【四】认知是另一种“眼睛”
1、很多人是抱持着自己的认知在交流,并且在过程中,会习惯性地把对方也当成如此;
2、无疑认知的层次,就像是人们的另一双“眼睛”,我们也无法感知看不见的事物;
3、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真实的世界,而是生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
4、下一步行动:
(1)封闭思维的交流是无意义的,尽早发现并停止,也要避免自己察觉不到正这样的交流;
(2)要先意识到“有不同”,才能去了解这种不同,并思考是否是自己认知之外的经验值;
(3)不要着急否定,一开始的不适应,并不能说明这个事物就是“错误”的;
(4)要相信排位靠前的人,他们或多或少,一定掌握着该领域通行的规律,这与他是否是正常人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