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差,都要给我妈打电话,十次有七八次接不到,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母亲,还是没有养成带手机的习惯,对这种智能化的东西,有种天然的畏惧。
这次打电话,倒是接的很快,从电话那端,我还听出来了很兴奋的感觉,语调也高了好多。
原来,我妈找到了一份工作,就在村里。
村里组织了留守的中老年妇女,组成了一个“缝纫组”,跟一个服装企业签了协议,把拉链缝到衣服上。家里有缝纫机并且还能做活的,都集中到一间空房子里,每天去报到干活。接电话的时候,正在踏着自己家的缝纫机,一边聊天一边干活呢。
从去年我奶奶受伤瘫在床上,妈妈不得不回老家专门照顾以后,已经很久没感觉到她心情如此快乐了,能够有一些事情做,我也替她开心,索性就多聊了一会。
我问一天能做多少,我妈说,一天就做四五个小时,照顾家里内外也照顾得过来,一天能做七八十件呢。
我说,不少呢,又不是按点上下班,就当打发时间了,别太累。
我妈说,一件两毛多钱,几分钟就一件,还挺快。就是刚开始,总是有不合格的,一天下来,合格的也就是四五十件。
我心里默算了下,说能有个十几块钱吧?
我妈说,差不多,几天一结算,现在合着九块钱,等熟练一点,会更好……
挂掉电话,心里五味杂陈。
父母辈的到了这个年龄,基本都不愿完全的闲下来,或者在一些岗位上发挥余热,或者照顾老的小的,总是希望更多的有一些用处和贡献,绝对是不想完全靠着子女的。
哪怕只有九块钱。
我其实很感谢这九块钱,它可能还不够现在城市里的一顿工作午餐。可是,我觉得它带给我母亲的价值感与快乐,远超过给她九百九千。
几个小时,一群妇女能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家长里短,合格的残次的,你追我赶,我觉得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状态。
我还要感谢,跟我同岁的我家那台缝纫机。它连电器都算不上,尘封多年后,竟然又跟它的老主人琴瑟和鸣了。
一通简单的电话,我竟然好似找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力量。相比之下,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压力和委屈,真的不算什么。
你是不是如我一样,也会感谢这九块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