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自我实现,由一篇文章想到的

关于自我实现,由一篇文章想到的

作者: cypruss | 来源:发表于2017-02-23 15:32 被阅读0次

           中午读了钱儿妈关于林妙可的这篇文章,莫名奇妙地被触动了,想了整整一中午。试着把纷乱的思路整理出来,分享给同频的你们...


    Love you love...

           第一个念头是,很心疼这个孩子,不能做自己的小孩内心其实是很痛苦的。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意志里而不自知,这样的人其实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退一步讲,以别人的意志行的事情也很难是高效圆满的。


           第二个想法是:我们有多少人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的?


          比如,我们追求“成功”,但这个成功是我们自己想要的,还是我们认为“只有成功才是好的”?这个观念到底是我们的,还是别人的(比如说已经内化的父母的意志)?如果不成功就一定不好吗,成功是唯一的选择吗?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这个“成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话,那追求的动力恐怕要比追求别人要求的“成功”的动力强劲百倍。


          这样想下去,恐怕很多固有的观念都需要反思一下。


         第三个想法是:如何分清自己的意愿和内化的别人的意愿?


            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写一些文字材料,有的时候会文思泉涌,几千字的材料一气呵成;而有的时候,无论我如何努力,就是很难集中精力完成,敲破脑袋也只拼凑出寥寥数行。是状态的问题吗?同一个人的文字能力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同样的情况,比如学习,有些孩子完全沉浸在书本和知识里,一抬头已至深夜;而有些孩子同样熬夜学习,却不停地看时间,潜意识里想的恐怕是“我都熬夜学习了,说明我很努力,我都这样努力了,如果考不好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我想,前一种状态应该叫做“心流”(Flow),也即全情投入,完全沉浸在某一件事情中甚至忘记了时间,这种状态是自我意志的体现;而后者,则多半是“我应该”、“我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我想”做的事情。因此,即使同样的表现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真正以自我意志行事的能量是相当巨大的。


            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其实就是如何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如何引导孩子以自我的意志成长的问题;想起高卫星老师的一句话,真正成功的教育,孩子一定是在其中获得了巨大的自我价值感的。

             而在企业管理的角度,官方的说法是如何激发员工的自我价值感,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其实就是如何将“领导要求我做的…”变成“员工自己想做的…”,这是管理的艺术,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第四个想法是:作为父母,我们有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回想起昨天MC同学问我,“妈妈,我今天不想练习……了行不行?”,我的回答是--“不行,咱们要坚持呀”,而不是--“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希望你能坚持,但是如果你不坚持妈妈也爱你”,我就非常非常的懊悔。是的,“坚持”只是我的意愿,而不是他的意愿。有多少情况下我们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温和的强迫就不是强迫吗,“以爱之名”的控制就不是控制了吗?


             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多,比如孩子如果说“我不想吃饭”,父母一般会说“不行,不吃饭会饿的”;比如孩子说 “我不想洗脸”,父母会说“不行,不洗脸多脏啊”;比如孩子说“我太热了,不想穿外套”,父母会说“外面好冷,不穿外套你会感冒的”!就好像父母比孩子还了解他自己的需要一样……而孩子往往会牺牲掉自己的意愿去迎合父母的意愿,因为,孩子的心是金子做的,他们对父母的爱才是真正无条件的,无论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

            父母们,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Cypruss

    2017.2.23


                             ~END~


    将这篇给我启发的文章转给你们…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Michael钱儿频道

    关于自我实现,由一篇文章想到的

    第一次看到林妙可参加“北电”初试接受采访时的那条视频,我就把它拿给韩先生看了。我说你看,北电又开始招生了,林妙可都长这么大了,我脑海里还是她小小的、一袭红裙站在鸟巢“唱歌”时的那个样子,这日子真是不抗混啊!

    韩先生看了两眼,淡淡地说,我觉得她八成考不上,而且估计初试都过不了。

    我说,哎,你怎么那么笃定啊?别的不说,就冲她的名气、经历,怎么也不至于连初试都过不了吧?


    韩先生不与我争辩,只说那咱们往后看吧,也许我错了也说不定。于是这事儿就被我忘到脑后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那条视频真的火了,伴随着的事件是林妙可落榜北电初试,跟随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文章。


    这真让我有些意外,虽说我也觉得她有点做作,而且说实话颜值也没有好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步,但连初试都没通过,还是出乎我的意料。

    此时我马上想到了韩先生。当晚我追问他说:你跟我解释解释,这个孩子到底为什么连初试都过不了?我知道你以前在传媒大学时,每年招生你也当考官,可那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不是表演专业,你凭什么就说她考不上,还连初试都过不了呢?
    韩先生说:“艺术是相通的”这个道理你不会反对吧?不同的艺术门类,在“术”这个层面上,也就是“技巧”上是会有差别,甚至可能有巨大差别,但在“道”这个层面上,也就是“审美、诉求、态度、体悟”这些方面,本质上是共通的。

    “术”是可以靠训练获得的,而“道”则是建立在高超的“术”之上的“悟”。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修行”指的是“道”,艺术门类里见高下的最终就是一个“道”字。。。我打断了他,你跟我说这么多“道”呀“术”呀的干嘛,你就跟我说说为什么你认为她考不上?

    韩先生一头黑线地继续跟我说道:基于刚才所说,我觉得这些艺术类专业在招生时,都会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则。我们当然会考虑“术”的因素,在招生时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形声俱佳”,指形象和声音都很出众。

    这是块敲门砖,是上天赋予的,但可遇不可求。那种形象和声音都极为出众、让人过目不忘的孩子,有,但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其实在伯仲之间。

    在一群漂亮帅气的孩子中间,我们再怎么选择?关键就在这儿,那就是我们希望看到孩子的本真,希望看到孩子面孔背后真实的心。他是外向的?内敛的?狂放的?忧郁的?等等等等,这都需要让我们看到、感受到。

    关键时刻当一个孩子选择相信自己的心,就不会受到“术”的困扰,才能爆发出他最大的能量,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见我面露不屑神色,韩先生继续说:你不要觉得在考官面前恰当表露本心,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这些参加艺考的孩子,大多在考试前或多或少受过“术”的训练,比如朗诵技巧,比如形体,比如所谓表演技巧,而这些又都或多或少会掩盖孩子的本真。

    如果孩子囿于这些“术”,认为这些就是专业,考官应该会看重这些,甚至有的孩子就完全活在这些所谓的“术”里,而忽视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那么不管朗诵也好,表演也罢,都会流于泛泛,绝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也就是我们说一个演员表演朴实、真挚、自然,其实是很难做到的最高评价,因为他能驭“术”于无形,让你看到的是他的本心。

    我打断韩先生说:你到底要说什么?我要发火了啊!

    啊,那个,我是要说,考生在考官面前能放下“术”的执念,坦露心迹,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怕露怯,都要尽量表现出所谓专业的样子,袒露了本心,也可能暴露了缺陷。然而考生极力想掩饰的,却恰恰是考官需要看到的。

    正所谓”人无完人“,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才是人。主持人和演员一样,首先得是个人,再说其他的。能看到一个孩子的本心,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有培养的价值。



    我说,韩同志,照你这么说,要孩子既做到真诚自然,大方得体,还原本真,又得能体现出一些专业素养,这个要求太高了。

    韩先生说,那你看看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招生比例,百里挑一是低的,几百上千里挑一也是有的,单纯漂亮的和声音好的孩子太多了,最终考上的还是极少数。每一个真正考上的孩子,应当都不仅仅是靠外在,他们一定有一些人性中的闪光点打动了考官,所谓“灵气”、“潜力”指的就是这个。

    韩先生苦口婆心解释到这儿,我差不多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林妙可的本心看不到了是吗?

    韩先生说:她在考场外接受个采访都是这种状态,可以想见上了考场,即便考官再想办法刺激她,也很难了。因为,这样的思考方式、表达方式,已经成了她的下意识。你说“自我保护机制”也好,“长时间有目的训练”养成的也罢,总之她失去了一些这个年龄的孩子应当有的天性,这是很遗憾的。



    韩先生说到这儿叹了口气,他说,其实他看了那些写林妙可的文章,感觉只有像她这样的童星考不上才是大新闻,若真考上了也就没那么多人写了,大家还是一定程度上比较负面地消费了一个孩子。

    他说,本来做了那么多年考官,见过了无数考生,他感觉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应当只是孩子人生中一场普通的经历,考上也罢,落榜也罢,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有无数种可能,有无数种灿烂的活法,这个考试对林妙可来说,考上了焉知是福,考不上又焉知非福。

    然而,眼下她没能考过,却客观上被上升到了教育层面,甚至某种道德层面,这多少令人感觉于心不忍。这个孩子从9岁开始,承担了太多本不应当她承担的东西。

    很多人把这归咎于她的妈妈,但我想这些评论其实最终都要林妙可一个人承担,因为这些都因她而起,而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些负面的情绪需要她自己慢慢消解。



    我对韩先生说,凡事有因有果,大家的分析我感觉不无道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

    韩先生摇了摇头说:我只是从一个普通的17岁女孩,一个来参加艺术类考试的普通女孩的角度看这件事。你看,其实我感觉她的内心是很纠结的——

    一方面给我们感觉她处事很成人化,摇头晃脑,有些矫揉造作,好像自信爆棚的样子;

    另一方面,在学校,她却连借个书都要同学帮忙,自己根本不好意思,那个状态是紧缩着的。

    其实她的问题自己知不知道?况且那么多大腕儿都明里暗里提示过她。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并非你意识到了就能改变。她现在可能后悔参加了这几场考试,但也没准就此放下一些东西,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重新审视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对韩先生的话,我还是十分认同的。福兮祸兮,对每个人,每一段经历皆是如此。从心底还是希望这个女孩能过一个这个年龄该有的生活吧,假如她也想的话。




    关于自我实现,由一篇文章想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自我实现,由一篇文章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db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