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读了钱儿妈关于林妙可的这篇文章,莫名奇妙地被触动了,想了整整一中午。试着把纷乱的思路整理出来,分享给同频的你们...
第一个念头是,很心疼这个孩子,不能做自己的小孩内心其实是很痛苦的。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意志里而不自知,这样的人其实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退一步讲,以别人的意志行的事情也很难是高效圆满的。
第二个想法是:我们有多少人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的?
比如,我们追求“成功”,但这个成功是我们自己想要的,还是我们认为“只有成功才是好的”?这个观念到底是我们的,还是别人的(比如说已经内化的父母的意志)?如果不成功就一定不好吗,成功是唯一的选择吗?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这个“成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话,那追求的动力恐怕要比追求别人要求的“成功”的动力强劲百倍。
这样想下去,恐怕很多固有的观念都需要反思一下。
第三个想法是:如何分清自己的意愿和内化的别人的意愿?
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写一些文字材料,有的时候会文思泉涌,几千字的材料一气呵成;而有的时候,无论我如何努力,就是很难集中精力完成,敲破脑袋也只拼凑出寥寥数行。是状态的问题吗?同一个人的文字能力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同样的情况,比如学习,有些孩子完全沉浸在书本和知识里,一抬头已至深夜;而有些孩子同样熬夜学习,却不停地看时间,潜意识里想的恐怕是“我都熬夜学习了,说明我很努力,我都这样努力了,如果考不好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我想,前一种状态应该叫做“心流”(Flow),也即全情投入,完全沉浸在某一件事情中甚至忘记了时间,这种状态是自我意志的体现;而后者,则多半是“我应该”、“我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我想”做的事情。因此,即使同样的表现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真正以自我意志行事的能量是相当巨大的。
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其实就是如何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如何引导孩子以自我的意志成长的问题;想起高卫星老师的一句话,真正成功的教育,孩子一定是在其中获得了巨大的自我价值感的。
而在企业管理的角度,官方的说法是如何激发员工的自我价值感,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其实就是如何将“领导要求我做的…”变成“员工自己想做的…”,这是管理的艺术,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第四个想法是:作为父母,我们有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回想起昨天MC同学问我,“妈妈,我今天不想练习……了行不行?”,我的回答是--“不行,咱们要坚持呀”,而不是--“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希望你能坚持,但是如果你不坚持妈妈也爱你”,我就非常非常的懊悔。是的,“坚持”只是我的意愿,而不是他的意愿。有多少情况下我们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温和的强迫就不是强迫吗,“以爱之名”的控制就不是控制了吗?
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多,比如孩子如果说“我不想吃饭”,父母一般会说“不行,不吃饭会饿的”;比如孩子说 “我不想洗脸”,父母会说“不行,不洗脸多脏啊”;比如孩子说“我太热了,不想穿外套”,父母会说“外面好冷,不穿外套你会感冒的”!就好像父母比孩子还了解他自己的需要一样……而孩子往往会牺牲掉自己的意愿去迎合父母的意愿,因为,孩子的心是金子做的,他们对父母的爱才是真正无条件的,无论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
父母们,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Cypruss
2017.2.23
~END~
将这篇给我启发的文章转给你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