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赋能的梦想——上海第四期梦想赋能班总结

被赋能的梦想——上海第四期梦想赋能班总结

作者: 熊妈侯蕾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14:49 被阅读148次

前言

我绝对是被奕潼的总结给刺激了,绝对的……否则我这个拖延症,不到班主任的deadline是不会动笔的,虽然……貌似也到了。

我也要用这张美美的合影做题图

在提笔写总结之前,我先整理了一下这半年(妈呀,居然是这个时间跨度吗?)来的资料,吓我一跳好嘛,每个月拿几张回来,居然能攒出这么大一沓~~

六个月的拆页、资料和表格

我曾用过一个比喻,说自己像是一只收藏过冬的松果的小松鼠,喜欢把让感动过自己的瞬间一个个都整理收藏起来。这里面,纸头和文字可能是最简单的一种呈现方式。用文艺一点的说法:

我希望

我的文字可以变成一把刻刀

把所有的美好时光全都刻下来

永恒一世

嗯,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篇总结,也是时候落笔了。

一、缘起

对“梦想赋能班”的关注,其实可以追溯到两年前。是的,上海的第一期的广告,我其实就看到了。但彼时我还是个跟自己闹别扭的小屁孩,心里有说不清或者说不愿意说清的矫情。后来我想,那时没有来,是时机还没有到。我需要更多一些的时间去理清积累的小情绪,去走出来,走回来。

后来某人问我,那你后来是怎么走出来的呢?我认真的想了,从被目的论戳痛了的心灵死角,到帮主的线上训练营、精深营,再到那次关键转折的线下聚会,最终被说出口的纠结……

就这样,看似偶然的巧合一连串的到来,其实都是在我准备好了之后才看到的机遇。

这一走,就走进了梦想赋能班。不能不说是最好的安排。

二、开头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小别扭的,特别是面对熟悉的面孔。我心里清楚,那是因为内心的惭愧带来的“不正当”感。好在,他们一直都是那么包容。

也好在……还有另一波人,他们看到的是这个时间点上的我。

自画像vs.小伙伴们眼中的我

所以,我记得的开头其实是从……萌Q组的大企鹅开始的,还有在星巴克的班委聚会,我据理力争但没有成功的“不要惩罚不要奖励”,引起了诸多争议但最终被证明效果明显的“铁血班规”……是的,站在毕业的点上再看,我们真得感谢Rommal(我拼对了没?反正从来也读不对这个名字)。虽然一点都不正面管教。嗯。

那时的宣言,现在看……还挺汗颜的

犹记得小丫老师带领的愿景工作坊结束后,一起走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奕潼说:我怎么觉得面对刚认识两天的这些人就要这样宣布出自己的誓言,感觉这么别扭呢?我说:不同的人确实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你只是不习惯,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判断不喜欢不愿意,那么不妨换个角度,试试看让自己接受另一种方式呢?

这句话出口的一刻,仲秋淅淅沥沥的雨声忽然在伞外退化成微弱的背景,我的世界忽然空灵一片,仿佛听到的,是来自天际的、不属于自己的声音。

既然相信,再给我一段时间我会接受的,为什么不再推自己一把,尝试一种不同的方式呢?

是的,我愿意尝试为自己的梦想赋能,哪怕是另一种尚不熟悉方式。

三、经过

我真不是学霸。但我真是一个认真学习的人。

课堂上,资深的领拆们就像一道光,用不同的角度射进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中,带来我或许身在其中却从未看到过的景象。这从来不是“把你不知道的知识装进你脑海”,而是“用火把照亮、点燃你原本拥有的资源”的过程。从跟随到发现、从探索到穿越,让我感到喜悦的,不仅仅是发现新知的快乐,更是遇见自己内在宝库的惊喜。

崔律在《成功心理学》里讲到“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我做一件事之前必做的首要判断,看到“健康对我的重要意义”帮我开启了新的瑜伽运动的习惯;

Anson在《做出好决定》中强调的目标导向和价值标准,时刻提醒我选择不同的策略时保持不偏离主线;

Q讲的“拓展爱的自我界限”,融会贯通了正面管教中以信任为基础的“闭嘴、放手”;

桃子讲的《意志力》和Jacky带的《习惯的力量》彼此衔接,形成了“改变”的完整闭环;

……我无意罗列课程的内容,但这的确是一个“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桃子曾问我,“这些知识你之前都知道,是不是没有新收获?”答案当然是不是的——在“知道”和“做到”之间巨大的上升空间里,多发现一个新的可以着力的台阶,都可能成为飞跃的新契机。

如果说每月两天的课程就像一盅浓浓的鸡汤,口感极佳、营养丰富却一时难以消化,那么连续三周的作业就是口服补盐液,日常、平淡到近乎枯燥,作用却不容小觑。

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不是曾拿到最佳作业或最早完成的奖励(事实上也就第一个月做的好一点,后来都要拖到最后一刻),而是即使拖到最后一刻,我也从来不为了完成作业而应付了事。无论是日常记录还是豆瓣书评,我对自己的文字是有要求的,正如我始终清晰这次学习的目的:这是我想要的,如果贪图一时的放松不去付出努力,我又怎么能坦然的面对自己的“想要”呢?

不必自谦的说,我真是一个认真学习的人。六个月的课程,全勤出席,有趣的是,每次选“卓有成效的学习者”都被提名,但无一次被选中。

然而我心里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学习成效——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成果。

梦想,从这里开始落地;赋能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四、高潮

课程临近结束时,家桢有一次分享说,那次“价值拍卖”,有一个选项他本想“如果再叫一次没有人加价他就拍下来”,结果一开盘就被我全款抢下。被拍卖的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他当时想表达的意思大约是,因为他还没想清楚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方式”,所以下手有些慢了。

价值拍卖

什么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让我想到那个流传颇广的“选一束最大的麦穗”的故事。

苏格拉底让几位学生走进麦田去摘麦穗,不能回头,看谁能摘到最大的一束。有些学生刚走几步,看到较大的麦穗就摘了,以后有更大的麦穗只能放弃,心里充满懊丧。也有些学生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大的麦穗,直到快走出麦田才凑合着摘一束,却错过了最好的机遇。只有一个学生先仔细观察麦穗的长势、大小、分布规律,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最大的麦穗,然后就快步走出麦田。

苏格拉底借此告诉学生:在寻求目标时要学会审视,掌握好度。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必太低,一旦选定,便不犹豫。智慧就在全面审视和把握好度之间。

还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不知道未来会遇到怎样的风景,哪能断言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生活却不因此而停步,我们在此刻生,在此刻活,经历每一个当下,却一步步穿越看似遥远的未来。

说起来,我未必就比家桢更清楚“我喜欢的生活方式”长什么样,但我的确知道,我想要“选择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因为想要,所以不犹豫——对我来说这不是程度的判断,而是是否的选择;

因为想要,所以愿意探索——即使还不明确,但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总会有更多收获;

因为想要,所以付出努力——我愿意尝试不同的方式、体验各异的选择、穿越更多的经历,哪怕是用排除法,也要“主动做点什么”。

因为我知道,“想要”不是上下嘴皮一碰那么简单,我的行为要对得起自己“想要”的决定。

梦想,是我选择的;我认真的对待自己的选择,并享受它。这个过程,不正是被“赋能”吗?

五、结尾

我常常被人评价说是一个善于表达感受的人;但我常常觉得,所有能说出来的都不是感受,或者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感受。

所以这篇总结里,我没有像奕潼那样,用细节去勾勒一些可爱的人,那些初见时总觉得拘谨、后来却越来越默契的灵魂;也没有提及那些感动我的温暖,不管是红枣姜茶、汤圆饺子还是眼神和拥抱;就连那些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留在我讲过的微课、做过的决定、坚持的习惯里的重要的知识点们,在这个总结里也不过是被粗浅的被“提及”而已。

这不是因为他们不重要,恰恰相反,那些“故事”都已经鲜活的存在于我的记忆里,被认真的体验过、细致的觉察过、或严肃或随性的反思过,成为我生命中有价值的A1。

总有一天,当我需要的时候,他们还会被再次激活,成为下一个阶段“我想要”的动力。

被赋能的,何止是梦想。

2018.3.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赋能的梦想——上海第四期梦想赋能班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dl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