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以诗酒闻名的诗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李白,一位是陶渊明。李白是斗酒诗百篇,既是诗仙也是酒仙。陶渊明诗酒人生,无酒不欢,其现存的诗中,写酒的诗就超过了三分之一。
李白嗜酒如命,每饮便是酣畅淋漓,而后才思泉涌,诗兴大发。李白的酒好似豪情逸兴中的诗篇,宏大而洒脱。
陶渊明也好酒,但更多地是浅酌慢饮,用诗歌的情怀去品味酒,用品酒的心怀去对待人生。陶渊明的诗好似人生恬淡中的美酒,自然温淳。
陶渊明和李白爱的是酒,更是酒一样的人生。他们写的是诗,更是诗一样的情怀。
李白诗酒天下,才情无双,一生纵横江湖,无人不知。陶渊明隐居一隅,才华横溢,一身灵性都赋予了山川天地,无所谓人知。
陶渊明出生豪门,曾祖父是东晋开国名将陶侃。陶侃一生精彩跌荡,风光无限,曾经平息叛乱,都督八州。但陶渊明出生时,家族风光早已不在,此时的陶家只是一户衰落的门庭。陶渊明早年丧父,与母妹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陶渊明从小理想高远,希望“猛志逸四海”而能“大济苍生”。但陶渊明的人生并没有幸运女神的眷顾,十几年起起落落的仕宦生涯,终不过是当祭酒、参军、县丞之类的低级官吏。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反差,使陶渊明内心痛苦。最后在任彭泽令时,因无法忍受向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隐。
不知是陶渊明与身处的时世不合,还是他的英雄情怀不够,使得胸怀大志的陶渊明无法光复他先祖的风光,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把自己的满腹才情留在了青山绿水和酒气酣畅之间。
想来陶渊明初始是不甘心的,他一直关心着时世的发展。但时世每况愈下,直到最后整个东晋不可逆转地灭亡。
陶渊明天生不是隐逸者,但时世把他推给了山水,而山水的气韵最终留住了他的心。他融入了山水,完全属于了天地自然,成为了真正的隐者,他热爱自然的天地,更爱自由的生活。
没有车马之喧,没有红尘俗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流荡,飞鸟徘徊,不问世道如何,但见云霞满天。
附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语】
心远方知地自偏,失志不问世事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