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读书笔记

作者: 小邱同学_ | 来源:发表于2023-04-28 21:10 被阅读0次

1·2小节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少。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译文

      有若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章

  • 日精进:2023-02-04

    1、日记一篇100字 2、八段锦24分钟 3、诵读《论语》第十六篇 4、日更2000字,《论语》读书笔记两则 5、...

  • 接下来的计划~

    1.论语。 写一下论语的世论和解,从源头来剖析儒家和道家的关系~ 2.隔几天更新一下我的读书笔记,以及对于问题人生...

  • 《第三选择》史蒂芬·柯维:第三选择的核心是创造力

    【读书笔记】 【1】作者:史蒂芬·柯维,【2】七个习惯合在一块变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第3选择》。【3】孔夫子《论语...

  • 日精进:2023-01-12

    1、日记一篇 2、八段锦24分钟 3、精读《朱光潜谈读书》P1-40 4、日更千字,《论语》读书笔记两篇

  • 第18期读书会行动计划

    1,把这次读书会《实用性阅读指南》、《动物农场》、《毛姆传》三本书的读书笔记都补好。 2,《论语诵读本》的注释都好...

  • 日精进:2023-01-06

    1、日记一篇 2、日更《论语》读书笔记1100字,《先富后教》 3、《朱光潜谈读书》第一遍,P11-58,共161页

  • 30班写作宝典

    贾汝科: 1、《爱上写作》读书笔记1 2、《爱上写作》读书笔记2 3、《爱上写作》读书笔记3 4、《成为作家》读书...

  • 《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7-8

    《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7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弟...

  • 日精进:2023-01-10

    1、反省日记一篇 2、八段锦24分钟 3、日更900字,《论语》读书笔记一篇 4、《森林的故事》,P51-166,...

  • 《论语》读书笔记1

    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论语》读书笔记序言 1~ 一直觉得自己的文化底蕴太差,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曾无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1·2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dx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