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升国旗时,我们家长要和孩子在操场表演亲子舞,不料下雨了,只好改在教室里表演。
去教室的路上,桐说:我只想在操场表演,不想在教室表演。
我:可是下雨了,不能在操场表演
桐:我就是只想在操场表演!
这时我立马觉察到我又在用固有的模式回应她。我应该思考桐为什么想在操场表演,然后认可和回应她的需求。
我:是啊,我们都想在操场表演,在操场表演全园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到,这是很光荣的事情,是吗?
桐点点头,就继续和我走到教室,没有再说话。
桐自己也知道下雨了不能在操场表演,她这么说是想表达遗憾,并且要妈妈认可这种想在操场表演的愿望。如果我只是反复强调下雨了,怎么在操场表演,孩子也会同样执着于“我只想在操场表演”,就会演变成争吵。
可见其实不存在无理取闹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内心的家长。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我们习惯马上反驳、压制,现在应该打破这种固有思维,先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然后帮他把原因说出来,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得到重视,久而久之也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