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阵大呼小叫,急诊科护士带来一位小儿烫伤的患者,孩子大约8个月大,奶奶抱着,一边跑一边哭,边哭边说:
“早知道就不让你爬了,哎,早知道就不让你爬了,大夫,快给看看呀!”
怀里的孩子也是哇哇大哭,后面跟着手无足措的爷爷。
一看这情形,我赶紧把这一家领进换药室。
“用水冲了吗?”
“没有,”
“好的,来,用水冲一冲,”用冷水冲一冲可以减轻烫伤的程度。
然后,我双手从后面慢慢环抱住奶奶的双上臂,一左一右,交替轻轻的拍起来,和她说,
“看,孩子被你吓哭了,来,放松,”
孩子奶奶慢慢止住哭声,
"孩子烫伤和平常磕了碰了是一样的,本身孩子并不知道害怕,但是你哭的样子吓坏了他,好了,止住。"孩子奶奶情绪稳定了下来,
"好的,来,把孩子放在床上,就像你你平常搂着他睡觉一样,趴在他一边,像我这样,一左一右,轻轻拍他的双上臂,"
奶奶很快稳定住,学我的样子轻轻的一左一右慢慢的拍起来。 神奇的是孩子马上止住了哭声。
我一看,呀,太神奇了,效果如此之好。
“好的,很好,接着来,一左一右,速度稍微快一点。”
奶奶看到孙子止住了哭声,也逐渐放松了下来。
“好的,来,想想平常你都给他唱什么儿歌,来,唱一个。”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
奶奶嘴里轻轻的哼出来,孩子的眼睛开始看着奶奶的脸,眼睛里不再有惊恐的神情。
这时,护士已经准备好输液物品,在奶奶的轻拍和哼唱中,孩子哼哼了几声,输液穿刺很顺利的完成了。孩子父母来了后,看到孩子平静的样子,虽然心痛的流眼泪,但没再出现埋怨争吵的局面。
以前,和老师学了蝴蝶拍,一直没有亲自实践过,这次,在这位烫伤患儿身上试验一下,没想到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以往烫伤的孩子一来,往往都是孩子哭,大人叫,加上输液穿刺和换药,简直就是一场人间劫难,很难想象对孩子心理会造成多大的伤害。但这孩子在奶奶的轻拍慢唱中,顺利的完成了输液穿刺和换药,孩子没有出现过去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叫,大人也没有埋怨争吵的局面,感谢这神奇的蝴蝶拍。
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患者或家属往往会有一些焦虑、恐惧的负性情绪出现,这时一些语言的安慰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可以采用这种蝴蝶拍的方式来放松他们的紧张情绪。
蝴蝶拍这种方法是在墨西哥发展出来的,用来治疗飓风后心理受伤的孩子。从那以后这种方法就在全世界范畴内推广使用,帮助人们增强积极感受。 它的原理是利用双侧刺激的方法,促进我们的左右大脑对信息的再加工,通过再加工我们的一些固着的负面认知会发生变化,由此也会带来负面情感的改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把我们已有的正面积极体验增强并稳定下来,增加我们的积极资源。
进行蝴蝶拍时要注意速度,好像母亲在安慰受惊的孩子时的力度和节奏。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内在的父母”,我们可以用这个动作来安慰受惊的“内在的儿童”,使心理和躯体恢复和进入一种“稳定”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