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477083/e7ff326c7a82112f.jpg)
今早看书,看到关于宋末词人姜夔的 《扬州慢》 这首词让我驻足。
因为扬州是我一直向往的一座城市,江南景致的扬州城,古往今来,小桥流水,曼妙别致,这里当然也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乱之地,现如今,这里早已是中外远播的内地旅游圣地了。
以前就记得扬州有个“二十四桥”,虽然至今我还不曾前往这城和这桥一次,但扬州有“二十四桥”这件事,印象深刻。
其实,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是古城扬州的一座桥的名字,还是全城一共有二十四座桥,历来的后人通过文人的诗词来揣测,至今仍然有多种说法,不管它了,先来欣赏一下姜夔的崇拜者杜牧创作的这首带有调侃意味的小诗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隐隐青山,迢迢绿水,不但画出了有山有水的江南风景,也表现出诗人与扬州与友人在空间上的距离。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却仍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
此时,正因为诗人杜牧远离扬州,不堪晚秋的萧条才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二十四桥明月依旧,亲爱的朋友,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
这里的“玉人”,既可以形容美丽的女子,又可以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此处当然是指这首诗的接受者韩绰了。
这首诗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据听说,现在的五亭桥四,即二十四桥之所在。
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而姜夔写《 扬州慢》 的时候,已经是北宋灭亡之后的南宋了,那时的姜夔和我一样,也一直向往唐朝盛世时期的扬州城,人家可是从小就熟读杜牧的描写扬州的诗歌,在他22岁的那一年,他终于来到了扬州,可是,相见不如想象,他在扬州城外,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了扬州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 《扬州慢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77083/4ef4b7516ad4c301.jpg)
作者写他在冬至日这一天经过扬州,当时下了一夜雪,刚刚放晴,抬眼望去,荠麦满目,水波凄寒,薄暮时分,城上吹起凄凉的号角,这让作者非常感伤,抚今追昔,他写下了这首自渡词。
这是一座战乱后的荒城,见此悲景的姜夔内心是悲怆的。
那么姜夔一生的境遇到底是怎样的呢?
宋代,文化产业高度发达,文人倍出,文化名人不限于“唐宋八大家”,姜夔虽然不是家喻户晓的一位,但是他的才华也不容小觑。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后人也称他为“姜白石”,是今江西潘阳人。
他追求高雅脱俗,以文艺创作为乐,诗词文章和书法音乐,可谓无一不精,他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全才。当世名流比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等都对他极为推崇,虽然他终生布衣,但他的名声却震耀一世。
在他出生之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统治者守着残败的半壁江山,向虎视眈眈的金朝称臣,当时很多文人志士毅然弃笔从戎 ,哪怕不能“踏破贺兰山缺”,也可马革裹尸,换一个“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快意恩仇。
但当时,南宋朝庭的无能统治致使奸臣当道,让很多有志之士看不到收复故土和一展才华的希望,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漂泊在江湖之间。
姜夔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四次科举都名落孙山,满腔的热血一次又一次被现实磨平了,但他的坚守和原则还在,当时的贵族张鉴,因为赏识姜夔的人品和才华,不忍看他漂泊江湖,居无定所,决定为他买官进爵,但他婉言拒绝了。
姜夔一生未仕,22岁时,他初次来到扬州,让他心惊的不是扬州的繁华,而是战争留下的创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十五年前,金兵南侵,南宋兵败,十五年后,扬州草木衰败,园林荒废,二十四桥仍在,但是那个繁华的扬州城十五年前就已经不在了。
那桥边的红芍花,就如同他一生的才华为谁而生呢?
在庐州,姜夔因为一曲婉转悠扬的琵琶曲,邂逅了一对姐妹,姜夔对她们姐妹的琵琶技艺盛赞有佳,琵琶姐妹也为姜夔的才华深深折服,才子遇佳人,本该是最浪漫的情缘,但奈何迫于现实的压力,姜夔不得不离开庐州,他所有的浪漫深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一生贫病交加却坚贞自守,从来没有逾越自己的原则半步。
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缘分终是散尽,当姜夔再次来到庐州的时候,再也没有见到故人,只能长叹一声,然后把遗憾留在心底。
晚年,姜夔定居临安,漂泊了一生,后来的平淡生活姜夔也很是珍惜,但天不遂人愿,一场大火让他半生的心血化为灰烬,当时已过了耳顺之年的他,只能再次背起包袱,四处讨生活,直到去世,一直到最后,他都没享受到安稳的生活。
在生命的尽头,只有友人集资打了一副薄棺,一壶清酒,草草下葬,最终无依无靠的姜夔一生漂泊孤寂。
只能叹息一声,一片丹心空寄,姜夔其人,霉运一生,可惜可叹。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77083/5372ec8b2167c3d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