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十四桥”识姜夔

“二十四桥”识姜夔

作者: 若水胡杨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16:50 被阅读0次

今早看书,看到关于宋末词人姜夔的 《扬州慢》 这首词让我驻足。

因为扬州是我一直向往的一座城市,江南景致的扬州城,古往今来,小桥流水,曼妙别致,这里当然也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乱之地,现如今,这里早已是中外远播的内地旅游圣地了。

以前就记得扬州有个“二十四桥”,虽然至今我还不曾前往这城和这桥一次,但扬州有“二十四桥”这件事,印象深刻。

其实,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是古城扬州的一座桥的名字,还是全城一共有二十四座桥,历来的后人通过文人的诗词来揣测,至今仍然有多种说法,不管它了,先来欣赏一下姜夔的崇拜者杜牧创作的这首带有调侃意味的小诗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隐隐青山,迢迢绿水,不但画出了有山有水的江南风景,也表现出诗人与扬州与友人在空间上的距离。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却仍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

此时,正因为诗人杜牧远离扬州,不堪晚秋的萧条才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二十四桥明月依旧,亲爱的朋友,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

这里的“玉人”,既可以形容美丽的女子,又可以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此处当然是指这首诗的接受者韩绰了。

这首诗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据听说,现在的五亭桥四,即二十四桥之所在。

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而姜夔写《 扬州慢》 的时候,已经是北宋灭亡之后的南宋了,那时的姜夔和我一样,也一直向往唐朝盛世时期的扬州城,人家可是从小就熟读杜牧的描写扬州的诗歌,在他22岁的那一年,他终于来到了扬州,可是,相见不如想象,他在扬州城外,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了扬州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 《扬州慢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者写他在冬至日这一天经过扬州,当时下了一夜雪,刚刚放晴,抬眼望去,荠麦满目,水波凄寒,薄暮时分,城上吹起凄凉的号角,这让作者非常感伤,抚今追昔,他写下了这首自渡词。

这是一座战乱后的荒城,见此悲景的姜夔内心是悲怆的。

那么姜夔一生的境遇到底是怎样的呢?


宋代,文化产业高度发达,文人倍出,文化名人不限于“唐宋八大家”,姜夔虽然不是家喻户晓的一位,但是他的才华也不容小觑。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后人也称他为“姜白石”,是今江西潘阳人。

他追求高雅脱俗,以文艺创作为乐,诗词文章和书法音乐,可谓无一不精,他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全才。当世名流比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等都对他极为推崇,虽然他终生布衣,但他的名声却震耀一世。

在他出生之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统治者守着残败的半壁江山,向虎视眈眈的金朝称臣,当时很多文人志士毅然弃笔从戎 ,哪怕不能“踏破贺兰山缺”,也可马革裹尸,换一个“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快意恩仇。

但当时,南宋朝庭的无能统治致使奸臣当道,让很多有志之士看不到收复故土和一展才华的希望,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漂泊在江湖之间。

姜夔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四次科举都名落孙山,满腔的热血一次又一次被现实磨平了,但他的坚守和原则还在,当时的贵族张鉴,因为赏识姜夔的人品和才华,不忍看他漂泊江湖,居无定所,决定为他买官进爵,但他婉言拒绝了。

姜夔一生未仕,22岁时,他初次来到扬州,让他心惊的不是扬州的繁华,而是战争留下的创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十五年前,金兵南侵,南宋兵败,十五年后,扬州草木衰败,园林荒废,二十四桥仍在,但是那个繁华的扬州城十五年前就已经不在了。

那桥边的红芍花,就如同他一生的才华为谁而生呢?

在庐州,姜夔因为一曲婉转悠扬的琵琶曲,邂逅了一对姐妹,姜夔对她们姐妹的琵琶技艺盛赞有佳,琵琶姐妹也为姜夔的才华深深折服,才子遇佳人,本该是最浪漫的情缘,但奈何迫于现实的压力,姜夔不得不离开庐州,他所有的浪漫深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一生贫病交加却坚贞自守,从来没有逾越自己的原则半步。

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缘分终是散尽,当姜夔再次来到庐州的时候,再也没有见到故人,只能长叹一声,然后把遗憾留在心底。

晚年,姜夔定居临安,漂泊了一生,后来的平淡生活姜夔也很是珍惜,但天不遂人愿,一场大火让他半生的心血化为灰烬,当时已过了耳顺之年的他,只能再次背起包袱,四处讨生活,直到去世,一直到最后,他都没享受到安稳的生活。

在生命的尽头,只有友人集资打了一副薄棺,一壶清酒,草草下葬,最终无依无靠的姜夔一生漂泊孤寂。

只能叹息一声,一片丹心空寄,姜夔其人,霉运一生,可惜可叹。

相关文章

  • 桥边红药为谁生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陈年...

  • 这些词人最美的词作,一字一句都是霁月清风!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

  • 宋词九

    淡 黄 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

  • 词。暗香。西湖春色。

    渔人拙笔。(姜夔自度体) 独游倦客。纵楚山越水,芳踪寥寂。别后何处,二十四桥再无迹。梅岭花开过了,悄打桨、西湖春色...

  • 扬州慢时光

    今天早上从南京出发,坐火车来扬州。朋友一直说扬州有的南京都有,不去即可。可想着姜夔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烟花三月下...

  • 骚雅派

    骚雅派又称姜派、姜夔诗派。姜夔词具有“骚雅”的特点,因此把以姜夔为代表的南宋词人如姜夔、吴文英、刘克庄等人称为骚雅...

  • 《扬州慢·淮左名都》学生时代不大懂,再读时无限感伤,不忍多读

    学生时代读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时,只觉作者名字太难写,对最后一句颇有文艺范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姜夔

    江湖的沙

  • 姜夔《續書譜》全文

    姜夔 《續書譜》 全文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9年元月8日凌晨一点) 續書譜 作者:姜夔宋 序 姜夔,字堯章,...

  • 赤阑桥

    赤阑桥,桥已无存,旧址在今环城南路以北的桐城路北。 合肥赤阑桥之扬名海内外,源自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词和诗。其《淡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四桥”识姜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lf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