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上课,被问到类似这样的一个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28037/9c47ff6c91dd7105.png)
很明显,这是一个为难的选择,怎么选都不够好。
其实这个问题来源于一个很有名的伦理学思想实验——“电车难题”。
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于1967年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论文中首次提出“电车难题”,用来批判以功利主义为首的当时伦理哲学的主要观点。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应该救五个人,因为从数量上看,五个人的价值更大。但从道德的角度看,即使救了那五个人,让另一个人枉死,也叫人于心不忍。
哲学家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有时会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而道德主义的意旨要求,在面对这种两难选择时,选择不作为。
究竟应该如何呢?似乎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也许放弃一个人的生命,救了另外五个人,看起来很伟大,但如果那条轨道上必须要牺牲的人是自己亲人呢,还会这样做吗?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比我们平时做的选择和判断都要复杂,所以需要深度思考。
我在课上看到的题和这个并不完全一样。条件改变了一些,那几个人不是被绑在轨道上的。
所以有一个新的条件:如果那五个人和另外一个人都不是被迫,而是自己因为某些原因来到轨道上,现在电车来了。那么和刚刚要做的决定一样,又该怎样选呢?
一开始我的想法和功利主义一样,觉得肯定得转道,因为转道后可以让更多人活下来嘛,但想完我就犹豫了,难道那一个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有几个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个的答案让我很有思考。他说不该转道,因为这是规则。我往后想了一下,觉得也有道理。
在图片所呈现的有限背景里,那群人出现在电车正运行的轨道上,是罔顾规则,另一条轨道上的人并没有违背规则,那为什么为了成全更多人的生命,而让本没有做错什么的人来承担别人违背规则的后果呢?这不禁让人心头一震。
其实这个思想实验可以延伸开去,置换成一个社会问题,拷问着我们如果违背规则的是大多数人,还要不要要他们自食其果。
放在生活中看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很容易说要他们为违背规则付出代价,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地在为了大多数的利益,而保护了本来做错事的人。比如家里两个孩子吵架,大家都知道做错事的是谁,但为了一时和睦,让没做错什么的孩子道歉,因为他更懂事。
说到这里,可能里原本的电车难题有些远了,但本来这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思考就是思维发散,找出问题所在。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思想问题也许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要知道一个想法,一种行为,可能会传染一群人,形成一种风气,然后导致某种通病。
电车难题有一个修改版本,“天桥难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28037/422abb716667b8b1.jpg)
有一列失控的有轨电车飞奔而来,前方的轨道上站着五个人处于危险之中。在电车和五个人中间,隔着一座天桥,桥上站着一位陌生的大胖子。拯救这五个人的唯一办法,是把这个大胖子推下天桥,电车将他撞死后就会停下来。那么是否应该把这个人推下桥去拯救五个人?
同前面的电车难题一样,这个同样难以做出抉择,但似乎在这种情况里,大多数人会选择不推。
心理学分析,在面对第一种情况时,大多数选择变轨道,而在第二种情况里,大多数人会选择不推胖子下去。在第一个状况中,像是功利主义一样运作,而在第二个状况中,则像是道德义务论者。两者区别是第一种只是按一个开关,第二种却是在亲手杀掉一个人。
老师提供了一个思路,他说虽然不推胖子下去,电车会压死五个人,但天桥上的我不需要负责。但如果我将胖子推下去,虽然我救了五个人,但我犯了故意杀人罪。该不该推,这时就有答案了。
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不会推。因为我觉得我没资格替胖子做决定,要不要救那五个人决定根本不在我。就算我想救人,但我没道理用别人的命来换。
另外皮一句,就是我想推,我推得动吗,人家好歹是可以让电车停下来的重量级选手呢。
而且这时我开始往生命价值究竟应不应该用数量来衡量的方向来思考了。我的结论就是不应该,没道理五个人的生命就比一个人的生命更有价值。最重要的是,对于生命的价值,我们没有评判的资格。
那堂课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很多。所以把这两个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也希望再来讨论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