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能在年轻的时候确立自己的目标,你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走更少的弯路,你离自己梦想的距离就会更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王恩哥)
大学里的课,除了思修、马原、毛特等被大家认为枯燥乏味的课外,还有一门课,当时在我们看来,还有一门课比较枯燥乏味,那就是政治经济学。
起初,我觉的这门课还有点意思,每次上课都和好朋友T在前面几排占个好位置,认认真真的听课,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那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了。可是后来,我们再没有之前的热情了,开始慢慢的退居了中间几排,那时候是大课,两个班一起上课,所以在下面自由度也比较大,时不时的捉弄同学,毛手毛脚的。 但还是每节课听着,只是没有开始的认真劲了,因为怕期终考试考得不好,所以笔记记了一大圈,有时还没记完,ppt就过去了,有时候过几天回头翻翻,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大学的这种感觉,我不知道是我有,还是普遍的状态?
老师上在上面对着话筒讲着,下面依旧听不清楚,话筒本身就有问题,甚至有时不能用,老师只能扯着嗓子上课。所以几次在后面对着T说:“下次上课,一定要往前坐,在后面根本听不清。”T点头示意赞同。 记得有几次上课,我和T坐在后排,由于听不见老师在说什么,前面还有一些人在说话,T同学急了,开始轻声地骂了起来:“操,在后面一点都听不到,前面的讲什么话。” 我们所坐的位置都听不到,更别提最后面了,整个阶梯教室,坐的七零八落。
我是多么怀念以前在前排的日子!
其实,政治经济学本身不是枯燥的课,是我们的兴趣和它接不上轨。但是只要老师和我们聊起别的,大学生活、社团、大学学习、大学规划、考研、工作之类的,别提多有趣了,大部分人还是把头抬了起来,仔细的听着老师过往的经历。
老师的大学成绩一直都是排在年级领先的位置,社团里担任着重要的职位——社团联合会主席,大二坚持旁听并靠着旁听的关系顺利成为那个教授所带的研究生,大学四年的爱情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与男友走入婚姻的殿堂,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研究生毕业后也顺利走上了公务员的岗位,工作几年后,回到学校教了两年书,系里的一位重量级的带头人正是她之前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凭借着努力,又拿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Offer……在她讲述着这一切的时候,台下沸腾了,都在讨论着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老师怎么那么顺利,老师太幸福了……
顺利,是我听到周围人说的最多的两个字。人的生活不可能事事顺利的,同样,她也有许多失败的经历。比如第一次的面试很失败,她苦恼不已,那是参加研究生考试后,离成绩公布还有一段时间,她尝试着考国有银行,笔试顺利通过,唯独在面试环节遭遇“滑铁卢”。那一次对她的打击很大,有了第一次面试失败的经验,后来就积极的研究市场上企业招聘要求,并不断的改善自己。
虽然进国有银行失败,但是还是很幸运的考上了研究生。说起考研究生时,她还是挺自豪的。 坚持参加考研讲座,利用社交媒体、人脉资源搜索关于考研信息的一切并成功的得到教授的同意可以旁听他的课,就这样她坐在教室的后排,认真的听讲做笔记,无论天气如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这个举动深深的打动了教授,结课时教授说了一句话:“你比我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努力。”就这样,她顺利的获得了教授的指导并顺利的考上了教授所在大学的研究生。所有的这些,她归结了一句话:“要有规划,并朝着目标努力,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坚持自己该坚持的,定有出头之日。” 她也说别人都很羡慕她,说她真是个幸运的人,可别人也可曾知道,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且是有计划的努力。
就如2014年北大校长王恩哥在毕业典礼致辞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能在年轻的时候确立自己的目标,你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走更少的弯路,你离自己梦想的距离就会更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年轻的我们或许现在还不能确定自己未来的目标,以后要干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每天都有计划,不要让本身平凡的日子再琐碎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