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周一书读书笔记读书
一周一书丨“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一周一书丨“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作者: 今天没有雾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22:11 被阅读20次

    先读小说,后看的电影,《步履不停》讲的故事很简单。

    横山家的孩子们每年会在大哥纯平忌日那天回家团聚,原本冷冷清清的乡下老家,也会在这一天热闹起来,整个故事跨度不过24小时,共吃了三顿饭,散了两次步,来来回回就那么一家子人,说了一天的话。

    母亲边唠叨,边在厨房里为家人准备各种好吃的,姐姐在一旁帮厨。父亲依旧沉默寡言,在自己的诊所里独处,却时时关注着大家的动静。喝着麦茶吃着奶奶特意准备的冰淇淋的孙子,有着小孩子贪玩的性子。主人公的良多,带着妻子,和妻子的儿子,住了一晚。

    在一次次对话和互动里,慢条斯理地勾勒出了故事,大哥纯平因搭救落水儿童而不幸去世,母亲活在大哥死去的事件里无法自拔,念念叨叨出事前一晚,大哥坐在玄关处,认认真真地擦鞋。

    而那么优秀的哥哥,救起来一个人如今长成五大三粗毫无出息的人,母亲觉得很不值。

    看到这,不禁在想,不放过当年被自己长子救下来的孩子的母亲,是不是也有点不放过自己。将自己的后半生,困在这一件事情,找不到原谅的出口。

    当然,不是当事人,即便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年纪太小,时间太久,无法去想象这样的一个情况。

    况且,谈论这个话题一向也是我不愿意且不擅长的,大概也是还没有那么强大的能量去处理可能扑面而来的悲伤与不舍。

    正是在这一天,我第一次感觉到父母不可能永远都像以前一样。这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即使我眼看着父母年华老去,我却什么都没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远远看着同样不知所措的父母。而第二天,我甚至忘记了这些事件,仍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厌烦,然后马上回到了属于我自己的、与他们毫不相干的日常生活。

    15年前的大哥死去的回忆,如今长成中年人的次子良多的婚姻和失业,房产之争,以及父亲母亲的陈年隐私。那些似曾相识的父子、母子、婆媳、夫妻关系,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日常对话,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的确,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没有冲突激烈的矛盾关系,故事里的一家子平平淡淡的,碗筷相互碰撞的声音,太疏松日常了。

    一切都那么从容不迫,真实到容易被忽略,但就像一片平静的海洋,实际上暗流涌动。

    就像女儿想要老宅,母亲搬出“你父亲不愿意”的理由,实际上是怕女儿搬回来,儿子就回不来了。没有挑明,没有煽动,更不戳破,而是尽量克制,冷静,在细腻的内心活动里欲言又止。

    一家之主的父亲是让我影响深刻的一个角色,会为了孙子称呼“奶奶的家”,而非“爷爷的家”生气,当医生退休后仍希望被叫做“老师”,儿子去世的事情,让他自责一辈子,而和次子良多的关系持续冷战,自己的儿子继承不了家业,就鼓励诱惑着儿子的孩子当医生。

    传统而权威的父亲,隐忍而躲避的场景,也能多少找到些大部分人在亲情关系的影子。

    事实上,我们的确很难和父母达成共识,因为孩子很难按照父母的期待成长,父母也很难成为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注定了两代人间一定会存在的隔阂,在不舍和排斥中纠结。

    故事的最后,良多的父亲,母亲都去世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女儿——大概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失去,不断得到,“缓慢而确定”地进行着。

    如此看来,种种事情也许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换了对象,但还是会不断地重复下去。那并不是快乐或悲伤这种易于理解的感情。也正因为它是如此难以理解,所以我觉得它说不定与人生这东西十分相近。

    看书和电影的时候,脑海里重复村上春树的那句话“不知为何,恰如其分的话总是姗姗来迟,错过最恰当的时机”。生活是复杂而不确定的,很多时候,等到来不及了,才能幡然醒悟,谁都一样。

    所以,想想,如果知道来不及,你会怎么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周一书丨“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q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