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9传习录心得30黄以方录2

作者: 天大平安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19:14 被阅读1339次

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工夫。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致良知”必须在事上作功夫。道,并非天边的云霞,它就在你身边。柴米油盐酱醋茶,担水、吃饭、睡觉、拉撒……都是下手处。志愿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学者学习就要立志于做圣人。没有这个志愿,便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充天塞地中间的,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视他的深厚?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人无不依赖自己的生命生存,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什么;人无不依赖自己的知觉感知,但是却不知道自已的知觉是什么。这都是“心”不做主的苦痛。心如果不主宰自己的生命,就是黑白分明的东西在面前,眼睛也看不见;就是对着耳边敲响大钟,耳朵也听不见。受到蒙蔽的不是眼、耳,而是心中的良知。

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傲”与谦虚相反,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学习上蔑视他人,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知识之上。所以,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

相关文章

  • 20170819传习录心得30黄以方录2

    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工夫。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方...

  • 读《传习录》第二十四天

    今日,我读《传习录》之黄直录。 黄直,即黄以方,字以方,江西金溪人。嘉靖进士。明中期学者,诤臣。...

  • 【传习录读书札记203】“文”、“学”、“思”

    《传习录下》第296条(黄直录) 以后黄以方录。黄以方问:“‘博学于文’为随事学存此天理,然则谓‘行有余力,则以学...

  • 【传习录读书札记144】眼前是天,外面也是天

    《传习录中》第201条至215条为黄直所录。 黄直,字以方,江西金溪人。《周易·坤》:“直以方。”直,正也。方,常...

  • 20170818传习录心得29黄以方录

    阳明先生学朱学之时,最疑惑之处是朱子对“格物”的解释。朱子认为天下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务必格尽天下之物,才能全知。而...

  • 传习录黄以方录8.19

    谦虚,是众善的基础;而骄傲,是众恶的魁首。 从小我们一直受到“谦受益,满遭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育。...

  • 传习录黄以方录8.18

    程朱把'格物'解释为格天下事物。这天下事物怎么能格呢?先生举例“格竹子”,格事物是格不成圣贤的,天下事物没什么可去...

  • 《传习录》摘抄: 黄以方录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67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四十九【黄直录】。 黄以方问先生关于格物...

  • 疗愈的三个步骤

    王阳明说凡是感知所到之处即为心,心即 理。 在《传习录》之《黄以方录》 问王阳明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0819传习录心得30黄以方录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tx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