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闺蜜的孩子3岁那年,她对我说过一次“我突然不爱自己的孩子了”。闺蜜说这句话时带着自责和不解,她不能接受的是作为一个母亲,却开始对自己的孩子生厌。
其实,家长的这种不喜欢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而是在一些困境之下,觉得养育孩子这件事越来越不拿手,越来越难了。
01.
家长为什么觉得突然不爱孩子了
1)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长辈又逐渐年老,压在家长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让家长心中那根弦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如果这时孩子再调皮一些,家长难免会产生不爱孩子甚至讨厌孩子的想法。
就像闺蜜一样,她的孩子3岁那年要开始上幼儿园了,花销一下子变得很大,自己的工作又没有什么起色,所以每天都觉得很累,也难免会迁就于孩子。
2)孩子进入叛逆期: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中,似乎只有青春期这一个叛逆期,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孩子在2、3岁时,就会开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时期。
这时的宝宝,性情可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原本乖巧的孩子可能变得暴躁,他们开始摔玩具,撕书,成为了家里的破坏神。
看到自己的宝宝变了模样,家长难免会觉得心累。
3)育儿观念产生冲突:在很多家庭中,都有老人参与育儿,起初家长可能觉得多个帮手很不错,但是时间久了,一些观念上的冲突就涌现了出来。
在冲突之下,家长就很有可能产生“为什么要生娃”这样的想法。
02.
产生不爱孩子的想法,家长如何调整自己
1)释放压力调整心情:如果家长觉得养娃的压力越来越大,心情越来越沉重,一定要寻找一个释放压力的途径,让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发生一点小小的改变。
比如家长可以重新拾起自己的爱好,做点能让自己心情舒畅的事情。找朋友谈一谈心,一起商议一个解决的办法等等。
2)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新方法:孩子的成长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也一定会发生变化,家长要学会接受这种变化,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育儿方法。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在沟通中更加了解孩子,也让孩子更加了解家长。
3)创造和谐家庭氛围:如果家中有两代人共同参与育儿工作,很容易产生摩擦,当摩擦出现的时候。家长不要将怨恨的情绪藏在心里。
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拿出来,看看哪一种方法对孩子成长更有利,找到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育儿途径,让家庭氛围逐渐和谐起来。
总结:“我突然不爱自己的孩子了”,当这样的想法在心里萌生,家长不要感到害怕,也不要感到沮丧,生活的重压、孩子的变化都是产生这种想法的源头,家长要学会自我调整,多与人沟通,让自己的爱重新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