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子
在工作中,很多朋友会遇到和我同样的问题,写作的任务几乎无处不在,却往往提笔忘字。
没错,是提笔忘字,如果你也这样,我建议你读一读日本作家上阪彻写的《10倍写作术》。
上阪彻号称一个月必须出一本10万字的书,而且这10万字是5天写成的,我原本是不信的。
但是读完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写作的认识。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恰恰是这烂笔头解决了我们写作提笔忘字的难题。在书中,上阪彻强调,写作就是积累素材,只要有素材,即便是写长篇文章,也能毫不犹豫地快速写作。
想想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在绞尽脑汁地想怎么形容、怎么描述、怎么瞎编乱造地时候,就已经与写作南辕北辙了。在写作之前,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最大可能的收集素材,有了素材,就不存在忘的情况。
如何收集素材呢?上阪彻确定了两个原则:读者定位和写作目的。我们写作要搞清楚,读者是谁,目的是让读者获得什么?搞清楚这两个原则之后,我们就要尽量多收集素材。
为了方便收集素材,我们就要把手机利用起来,只有手机与我们寸步不离,并且记录方便。你可用选择手机自带备忘录,也可以选择下载类似的APP。
记住,突然想到的事情,必须、立刻、当场做好记录。
把“所见”变成素材,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觉”变成素材,把读书收获变成素材,把与人谈话变成素材等等,在手机上不停地做笔记,慢慢就会成为习惯,变成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素材收集好后,写作就是把这些素材按照写作目的呈现出来,按照文章结构呈现出来。我分享一个作者的文章结构:
结论——结论的理由和背景——证明结论的具体实例——总结。
作者也着重强调,写的过程不能停笔,即便遇到不会写的字、忘记的内容,也要用特殊符号标注,然后继续写下去。只有这样,文章才会思路清晰、一气呵成。
一气呵成之后,就要有策略的修改。文章是素材积累的,文章也是修改出来的。
生活和工作中的写作,还真的就是将素材变成文章,这是我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汤子,一名乡镇中学历史老师,喜欢读书、写作、摄影,个人公众号【辣汤】,欢迎朋友关注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