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象征;一种品质追求;一种高端生活方式;一种名为限量版的艺术;一种情怀?
这是一种流行于欧洲大陆西北部不列颠群岛的饮料。生产历史不过500年,至于被全世界接受也是近100年内发生的事情。往更早的时间追溯,威士忌制酒的关键技术很可能来自中亚以东,丝绸之路的尽头—中国。
中国白酒的蒸馏技术是与威士忌相关的一切之根源,但几乎没有威士忌爱好者会歌颂这个发明。让他们寤寐思服的是当下:精致包装的品牌文化、43度的愉悦感、还有无论你身在何方,你都能通过一套有效品鉴技巧,通过当下手上这一杯金黄色的液体,感受它所带来的产地精神。一种来自苏格兰高地,或者是爱尔兰荒原、或者肯塔基玉米地……的想象。
威士忌是五感不满足威士忌的狂热爱好者村上春树跑到“圣地”爱尔兰与苏格兰,深度游(喝)后写成的一本游记。在游记的前言中,他说:“我们的语言有时会在稍纵即逝的幸福瞬间变成威士忌,而我们——至少我——总是梦想着那样的瞬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该多好。”嗯,他喝到话都不会说了。
舌头麻痹只是短暂的,村上用一万六千字仔细回忆了他在大西洋的海风和美酒中,渡过的两个星期。他希望他的读者看完能够有,“啊,是啊。真想一个人跑去远处什么地方,喝一口那里的美味威士忌”般的心情。
可以看得出,威士忌对于村上,就是都市男女对于远方和田园的想象:如果来不及去远方,那就在酒里放逐一小会儿吧。
然而村下是幸运的。对于一名普通的骨灰级爱好者Jane来说,当下的快感难以转换成语言,沉迷于其中的感受需要找到途径抒发。在与威士忌相遇之后的时间里,Jane将自己的迷恋变成了事业。
Jane的“Bar BACH”是完全为威士忌而生的。这里没有酒吧的放荡,没有陈旧的涂鸦(除了Jane自己画的油画),没有混合苏打、烟味、啤酒短裙的湿气。吧台,酒柜,桌面觥筹交错的只有金黄色液体,敦实的矮瓶和各式晶莹剔透的品鉴杯。让整个店看起来就像在琥珀色的幻境中晃荡。
威士忌是什么?了解BarBACH 了解威士忌 威士忌是自由这一切都是因为,好的威士忌需要诚恳的饮客。任何一本威士忌鉴赏手册都会告诉它的读者,要想欣赏威士忌,你最好给它一些时间:你要有多样的玻璃杯、好的纯水(“经过氯处理的自来水会改变威士忌的特征”)、最好在晚饭后饮用、最好只加水,还要注意加的时机和分量……
有些饮客还会表示,这种酒最好放在35岁以后才享用,因为这个时候你才是位有经历、有品味的男士。“液态黄金”是极品男人的绝配。
Jane不同意这种看法,她引用了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话,“威士忌与自由同在。”比如喝威士忌总算不用像白酒那样“先干为敬”。“中国白酒的文化就是先干为敬。不管白酒还是啤酒。但对于威士忌,我们就比较轻松。大家不会刻意干杯,会更放松。可能节奏更慢,喝威士忌可以加水,加冰。我们上一辈喝白酒,就是希望敬酒,不会考虑稀释。”
威士忌是什么?了解BarBACH 了解威士忌 “一般认为女生接受烈酒比较困难。但对威士忌却是另一种态度。大家不会把单一麦芽威士忌看成一种烈酒(威士忌酒精度最低标准为40度),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我觉得现在威士忌有很多女性爱好者。她们有个特征,都是现代的独立女性,对口感包容性非常大甚至像苏格兰酒厂出的口感比较重,烟熏味很强的酒,她们都能接受。”威士忌是风的味道
戴夫・布鲁姆也觉得但凡给威士忌带上任何规格和礼仪的领结,都是荒谬的。这位世界顶尖的“烈酒作家”在《世界威士忌地图》中表示威士忌作用就是带来欢乐,唯一值得称颂的它多样化和地道的风味。
村上那本一万六千字的威士忌圣地游的小散文书,在二手书市场上售价已经翻了一倍甚至更多。村上的文字固然明快精炼,但它的基本内容和很多其他讲述威士忌故事的导游书一样,离不开谷物、酵母、水、木桶、泥土和当地的风候。
“爱尔兰的山川风物,整体上有那么几分腼腆……去哪里景色都很漂亮,奇怪的是却很难成为风景明信片。爱尔兰的美带给我们的,较之激动和惊叹,更接近于医疗或镇静作用。”就这样,接下来再进入一个喝威士忌的场景中,看着他往杯子加水的过程,仿佛加的是爱尔兰的风进去一样。
饱尝了村上细腻的叙述,超市那些印着花体字的棕瓶变得可爱而生动起来。但他却在最后棒打鸳鸯一般的说“好酒不远行”,意思是不在产地喝当时当地的那一杯,是永远接近不了他之前那些絮絮叨叨的“威士忌语言”的。
真坏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