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每天轻轻松松看看书,随便写写想说的话,记下几笔感悟,再从生活中从容的应用一些学到的道理,看到彼此的关系改善,感觉心境淡然,孩子可爱,真是太好的事了!而事实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忙忙碌碌,终于有时间躺下还是惦记刷刷手机,想做一件事但迟迟没有行动,这世界上大慨真的没有一件事是你全然做好所有准备就等行动了,所以,好吧,不管怎样,我们总要做点什么吧,就现在!!
《温暖的孩子》听到后面才觉得不错的,前面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或许是自己对于行为科学一知半解。在这本书里,最颠覆认知的是名叫“结果选择”的行为理论。它重新排列了人类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选择指的就是,人类的行为顺序总是:先评估结果如何,再反过去组织行动。而不是相反。作者以此为依据,提出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里存在很多强迫行为。与我们理解的狭隘的强迫不同,作者从行为科学解释了强迫有很多表现方式,比如责打、呵斥、讥讽、嘲笑、漠视、嫌恶,以及唠叨。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做的“不对”时别急着纠正,要先顺着他的想法再加以正面的引导。
在帮助孩子形成有规矩的良好行为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良好行为游戏”和“技巧核”游戏(所谓“技巧核”是指能刺激良好行为习惯的非语言信号,有超过50种之多。比如“表扬便条”、“注意力开关”) “技巧核”依靠影响人的心理来强化正面行为,比絮叨、批评和责骂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在本书里,作者安东尼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为我们解读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让我对行为学有一知半解的懵懂,不同的角度,能帮助我们把问题看的更清楚,心理和行为是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心理投射行为,行为影响心理,安东尼在这本书里呼吁改造我们的家庭、社区和学校人际关系环境,让创造滋养型环境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识和行为规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金句:
1.人类所有行为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缺乏一个让儿童自觉自愿拥抱健康生活的后天培养环境。
2.教育的第一要诀是顺应孩子的需求。虽然有时命令也能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行为,但是强迫的压力会让更多孩子选择不合作,实际效果远不如先保持关注再加以正面引导的做法。(顺应需求很容易,如何引导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才能奏效,孩子的不良行为,源于大人的不愿改变)
3.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多样性的价值,尊重他们的独特的技能、兴趣、价值观和潜能,那些用标准化考试无法反映出来的特质,对我们的社会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