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写作中,一些同学最怕人物描写,写之前,总感觉脑子里似乎满满当当,谁知提起笔之后,却又感觉大脑里空空如也,无从写起,总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
实际上,人物描写,既要注重人物的外貌刻画,又要重视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等内在东西的描绘,突出其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行,这样才能使得笔下的人物变得立体丰满起来。为了更好地讲述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为例,简明扼要地讲解为何吴承恩能够塑造出这样一个被人们所喜爱的角色。
一、孙悟空的外貌描写,将一只猴子形象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小说中,作者吴承恩给孙悟空设定的形象是一只猴子,猴子的外貌是什么呢?书中作者用了很有词汇来形容他,如雷公嘴、尖嘴缩腮、一身黄毛、两块红股等等。这些词语,恰好将一只修炼成人形的猴子全面地描绘了出来,富有画面感,让人倍感生动有趣,较好地突出了孙悟空猴子外形的一面。
孙悟空大闹天空之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数百年风风雨雨的磨练,曾经浑身披挂、手持金箍棒、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如今又成了一个什么样子呢?书中写道: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在大山下被压了数百年,头上长了苔藓,耳边多了青草植物,眉毛和鼻子也都是泥土,形象狼狈,这样的外貌描写,非常符合孙悟空遭受苦难的境况,令人印象深刻。
二、神态描写非常成功,将孙悟空身上猴性的一面逼真地体现了出来。
神态描写方面,孙悟空拜见菩提祖师时,菩提祖师准备教授他七十二变化,孙悟空当时的表现是这样的: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看到这里,读者就能很深刻地感受到孙悟空身上猴性的一面,活泼好动,心思单纯,心里面藏不住事,因为高兴而手舞足蹈,这份天真让人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
三、语言描写,凸显了孙悟空爱惜部下的一面。
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在蟠桃会上品尝到了美味佳肴,他逃出天庭,看到花果山众多部下时,忙承诺说:我今早在瑶池中受用时,见那长廊之下,有许多瓶罐,都是那玉液琼浆。你们都不曾尝着。待我再去偷他几瓶回来,你们各饮半杯,一个个也长生不老。
自己享福,也想着让弟兄们跟着享福,猴子们都拥护孙悟空,看来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心里面装有大家。
世纪恒通在线提问:同学们,大家读一读《西游记》原著,也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作者吴承恩还有哪些关于孙悟空的描写,从而塑造了这样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呢?在下一篇中,我们接着再讲,看一看自己的联想,是否和老师讲述的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