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反复读了《被讨厌的勇气》。从我的视角得出的结论是:获得幸福很简单,就是活在当下,以他者贡献为引导之星。换而言之,人需要自我接纳并做对他人有贡献的事情就能够获得幸福。
阿德勒说:“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我们怎样给自己无意义的人生赋予意义呢?我们为什么会在赋予自己的人生意义时而感到迷茫呢?那是因为我们想要选择“自由”,选择不惧招人讨厌、不为他人而活、只为自己而活的道路。
人想要选择自由的时候当然就有可能会迷路。所以,作为自由人生的重大指针,就是“他者贡献”。只要不迷失这个指针就可以,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获得幸福。即使被讨厌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
什么是“他者贡献”?阿德勒说:“人的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那获得幸福呢?幸福也来自于人际关系。怎么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感到幸福?答案是获得归属感。
人需要获得归属感是由人的特性决定的。例如在古代,人通过合作才能生存下去。归属感就是把他人当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思考“我能给予什么”,才能获得你的位置,得到归属感,从而得到幸福。
因此,只要这件事对他人有贡献,就是“他者贡献”。
上面讲的都比较抽象,拿我自身的体会来阐述这个观点吧。
我在目前的这家公司整整二年半,起初跟老板的关系不是很好。直到今年六月份,我改变了跟老板的关系。
起初,我觉得我跟老板不可调和。后来,部门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引发我对老板的不喜欢到达了另一个高度。再后来,我被同事“陷害”。这样的工作让我感觉不舒服。后来,我读了《秘密》一书,彻底改变了我。我下定决心,我要改变这样的环境。我时常在心中默念:我有一个非常棒的工作环境,每天上班都很开心。
如何做到呢?其实很简单。我没有做出过多的改变。我先接纳了我自己,不在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不再寻求别人的肯定。同时,我积极实践“每天做一件让别人开心的事”。比如说:我从以前不参与老板的对话,转而耐心地听她说话。就这简单的一个改变,就扭转了我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积极实践“每天做一件让别人开心的事”并非去讨好别人。那样,就失去了自我。
我要接纳自己。以前,我总是想方设法地找话题跟我姐讲电话。现在对方不讲话,我也没什么想说的,我就主动说再见。
除了活在当下和他者贡献,我们还需要课题分离。
宋小宝说:“讨厌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这就是课题分离。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去迎合所有人,也不需要去迎合所有人。我希望得到归属感,所以一直践行着“他者贡献”。只要我做了对你有贡献的事,而不是背后放枪的事,那么你讨厌我,就是你的课题,不是我要关注的。
最后总结一下:人生很简单,就是接纳自己,他者贡献和课题分离。有勇气做自己,不惧被他人讨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