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 尝试着把一本书看了三遍! 记得上高中时候就知道安妮宝贝,知道她写的莲花、彼岸花、素年锦时、蔷薇岛屿…… 但迟迟没有看,因为在还不知道有她这个人的存在之前,在不知道她著的这本小说《莲花》之前,我就已经得知,原来这世间还存在着一个叫做墨脱的地方。然后这个地方成为了自己心中我一处秘境,心生神往,然后到处寻找各种与它相关的资料,文字。才得知了这个人,知道她写了一本与墨脱有关的书《莲花》。
从安妮的《莲花》中,体会人活着的意义所在墨脱,它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之前名为白马岗,藏语意为“隐藏的莲花圣地”。在地理杂志里看到关于它的报导,是很多年之前,一幅照片里,赤脚的背夫背着货物走在森林之中,泥泞沼泽,树枝藤蔓潮湿交织。
故事起源于拉萨的日玛旅馆里,一位需要靠常年煎服中药、服用中药才能得意慢慢康复自己身体的女子,因为一场重病之后,在经历了手术,面对生死后,在医院病床上的那些日子里,思考着生活的意义,思考着自己将如何死亡,然后在出院后,毅然辞掉了写作这份差事,丢掉作家的身份,来到了西藏。她叫庆昭,她在这里居住了一年多,每天服用中药,然后去大昭寺广场里面晒太阳,去寺院里面研究那些精美的壁画。在日玛旅馆里,一个常年用炉子煎煮中药的中年女子,从旅馆里散发出来的无处不在的中药味,已经成为了这个旅馆的另一个标志。纪善生在前往拉萨之前,曾从旅行攻略中知道了她。当他在日玛旅馆里遇到她时,竟觉得已是认识许久的老友般,他即将动身前往墨脱,去看望一位昔日的故友,苏内河。她决定与他同行,前往那个莲花圣地。
从安妮的《莲花》中,体会人活着的意义所在前往墨脱,他们需从拉萨出发,经八一镇,派乡,多雄拉,拉格,汗密,背崩,雅让,到墨脱,再经108K,80K,波密。然后从波密回到拉萨。需徒步的行程是两百多公里。大概每天平均走三十五到四十公里。有一段路途,会与雅鲁藏布江如影随形。雅鲁藏布峡谷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一界带。他们每天将会在清晨七点起程,走到中午,在树林和河边休息。下午上路,走到晚上六点左右。只有抵达目的地,才能获得食物和住宿。
通往墨脱的道路,有重重的陡峭高山阻隔,围绕四周的峡谷和汹涌河流。若要抵达,必须通过长满树木的崎岖山路,穿越这一切屏障。它平均海拔只有一千多米,属雅鲁藏布一江一 下游山川河谷地带。多雄拉山口和嘎隆拉雪山却超过四千米,北边还有南迦巴瓦峰。这些地貌特征如同天然的保护网,保全它的神秘和幽静。
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了解到了苏内河这个人,他认识她在13岁那年,她转学来到了他所在的学校,成为了同学。他们都是离群索居的生物,他们内心孤独,没有朋友。后来,他们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他答应了她,会来墨脱看她,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两年后,他决定出发,纪善生说,“有些事情,貌似答应别人,其实是答应自己”。在这趟旅途中,如果说是纪善生为了寻找苏内河,我想,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寻找他自己。他说,他也许也并不是很了解她,她的内心也许有一个跋涉苦行的云游僧,不需要世俗价值的赞同。
从安妮的《莲花》中,体会人活着的意义所在她是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人的女子,跌跌撞撞,宁可头破血流也要看个究竟,问个清楚。从不懂得疏离的界限,纵身投入,带着命定的盲目的激情,要靠近这热与光,补充她躯体中的某种元素的缺乏……不计较粉身碎骨。她的行事原则一向以自我为中心,做她喜欢的事情,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并且有甘愿的勇气。
她对他说过。她知道他是一个有伤疤的人。她的远游和漂泊,使他觉得自由 。他宁可独自带着众多的秘密死去。宁可如此。他服从孤独和自身的历史。
看到内河对于生活,对于自己的追寻中,我突然陷入迷茫,不知道生活应该如何去填充,人生这个宏伟的命题该如何去寻找它应有的答案。人的一生,相对长久,而绝对短暂,而我们都只是匆匆过客,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如果一切生活都是虚幻,那么我们追逐什么呢?我们苦苦追寻的那些事物可还有意义?不过是虚妄一场。
我们只有去信任生活里最实质的内容,最真实的事情,才不容易被生活的表象所迷惑。如果我们的一生,只为了在城市里获取一席之地,然后营营役役地终老;和人群一起,在城市里虚妄地生活着,朝生暮死,不知所终……像一块没有任何知觉的肉。我不知道,我们存在的意义何在?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肉身的轮回沉沦 ,是没有止境的。一切貌似坚定的表象之下,只是幻觉。每个人在自己特定制造的愿意进入的幻觉中生活。而能够真正指导和支撑我们生活的意志到底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来界定一个人生活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属性,还是放任自流,或者哪一种更接近幸福的真相?生命各有途径,不管它最终抵达的彼岸是卑微还是荣耀。这些都是力量控制带给我们的界限所在。
从安妮的《莲花》中,体会人活着的意义所在文中有一段文字,直击我的内心深处,书中写到。“百货公司里铺满奢侈品,地铁车厢里的小白领正津津乐道他们的房子、孩子、工资、家事……沉浸在中产阶级的虚拟愿望里,沉闷自得,没有自知。身边的人,生活模一式千篇一律,每年买固定的欧洲牌子的衣服,追求奢侈品,食物不能有农药化肥或任何的基因转化成分,以娱乐明星电视肥皂剧商业大片漫画书填充精神生活……物质精益求精,精神苍白贫瘠。努力工作,用薪水贷款,买大房子住,买好车开。信奉形式和虚荣的价值观,疲于奔命,恶性循环,生生不息。他们似乎没有内心所好。也不想其他的事。人与人之间始终隔离,感情充满设防。城市缺少脱离常规的人和事。有时让人无法透气。”
一只名贵包包的价格可以抵扣旅途中一张床位半年的租金,而一只名贵的包,只是为了让自卑的内心找到那么一点在人前的底气,去吸引视线满足虚荣。然后享受物质和生活表相的愉悦。但是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一个人卑劣的内心难道真的可以用这些名牌去填充?,那个卑微的自己真的可以因为一件名牌就获得自信?如果不去改变内心,通过这些虚无的外在修饰真的能起到什么作用? 所谓的奢侈品、高级品牌、时尚……它们使人们信奉形式和虚荣,充满进入上流社会的臆想。安享太平盛世。追求名牌包、名车使你疲于奔命。离开城市之后,你会发现它的畸形和假象,对人的智力是一种侮辱。何不认真正确的去看待金钱,利用这些现金,去提升自己,去旅行,去学习,去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安妮的《莲花》中,体会人活着的意义所在(二)、
纪善生与苏内河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正常普通男女之间的情感。他们是活的太清醒的两个人,他们之间彼此了解,彼此尊重。但他们最终注定是各奔东西的两路人。内河是一个注定走在钢索上的人,她说,如果走不过去,掉下去会死,而如果走过去,有注定一切皆是虚无,这就是苏内河。
在纪善生与苏内河之中,我放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看到自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看到了自己和内河相似的地方。那个不属于这个熟悉的世界的自己,那个一心追逐远方,无法停歇的内心。那个内心充满焦灼,充满不安,觉得一切皆是虚妄,一切形同虚设,一切毫无意义的自己。只有不停的走,不停的奔波,才让自己有活着的真实感,才让自己觉得活着有那么的一点意义,人只有在行走奔波中,才能切身去体会人生的价值所在。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轻的时候,看过了大冰的书,看过了安妮的书,才让我决定一次次的出发,一次次的行走在路上。但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文字确实影响了我。海明威说,如果你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不管以后你几岁,经历了什么,巴黎会一直跟随着你。其实,并不是巴黎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跟随自己的并不是巴黎,而是年轻时你居住的城市,去过的那些地方,你走过的那些路,读过的那些书。正如我年轻时候读过的大冰和安妮!走过的那些路,看过的那些风景,遇到的那些人,经历的那些事。
从安妮的《莲花》中,体会人活着的意义所在记得那个为了拍摄星轨在寒风中冻的瑟瑟发抖的漆黑深夜。记得人生之中第一次见到雪时的悸动,穿着薄薄的羽绒衣,在零下十几度的空气里又蹦又跳,全然忘记了自己站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之上,浑然忘记还有高反这种东西。记得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等待日落时激动的内心,然后被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所震慑,被深深折服的自己。记得为了看日照金山,害怕错过时间而担心得一夜无眠的内心世界。记得因为高反而一夜低烧不断,浑浑噩噩一夜无眠,第二天天没亮仍要继续赶路,破晓前期,伴随着投洒下来星星点点的月光,走在陌生的石板路上的双脚。记得一天连续站着上班十几个小时,凌晨两点踩着沉重的步伐,拖着疲惫的身体,寒冷的海风扑面而来,夜色漆黑,没有灯火,需要走半个小时的小路才能回到宿舍的漫漫寒夜,记得当年年轻气盛,为了省钱,做两天两夜的硬座火车,为了抵达心中的远方,那个对一切无所畏惧,越是未知,越是充满激情的自己。记得在支教的最后一天,原先构筑坚强的内心,因为一首歌,而奔崩离析的瓦解,与孩子们一起,哭的如同泪人一般,教室里哭浪滔天,孩子们那一张张单纯的脸再次震慑着自己的内心,开始反思支教的意义何在的新的自己……也正是经历了这些点点滴滴,才成为了今天的我自己。
从安妮的《莲花》中,体会人活着的意义所在只有走过最黑的路,人才能得以成长。如果不经历艰辛的路途,如何能够抵达美好的地方。也只有走过了这样的路程,才能更加的知道如何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去了解真正的自己。只有当身体处于痛苦,处于疲惫之中,才更加能理性的思考。
大自然使人明白对一切都不需要执著太深,因为世间万物都有它独自轮回的系统,也许是由一种人类无法猜度的力量控制。它提示着一种被运行和走过的准则。远超于我们的想象之上。不被窥探,也不可征服。我想人的谦卑,首先要来自内心的敬畏。
从安妮的《莲花》中,体会人活着的意义所在在这样一段艰险的旅程结束后,我不知道最后纪善生的结局怎样,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两人之间的灵魂都得到了净化,而得以解脱,不管最后他的选择如何,对于他自己,我想都将是最好的决定。因为当他决定踏上这段路程后,他就接受了内河离开人世这个事实。跋涉的这段路程里,他在不断的追忆两人过往的点点滴滴,不断的在找寻自己,所以他清楚的知道了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人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人生总有缺憾,必须接受命中注定的残缺和伤痛,对生命真相的探索和对虚妄人生的揭密都不可能超越事物本身的规律,顺从和降卑才是一个生命达到成熟和智慧的最高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