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的故事,看完之后给人很抑郁的感觉,就像一个没有出路的死循环,故事中的人没有出路,下一代的人也没有出路,这结果还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故事的开头要追溯到1943年再往前30年的上海。
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内地的贵族姜姓人家逃难到上海。
虽然是逃难来的,也是讲究的住在了大房子里。
只是不比往昔有广厦千万间,如今下人们要挤在一起睡觉。
故事的开头,通过姜公馆下人的聊天,交代了故事主角曹七巧的出身,以及在家中的地位。
曹七巧家是开麻油店的,她嫁给了姜公馆的二公子。
大公子与三公子的太太都是与姜公馆地位相当的大户人家出身。
若不是因为二公子是个天生残废,她的一生都是没有机会成为大户人家的正妻。
也许她会嫁给个卖猪肉的当妻子,或者成为某个达官显贵的姨太太,总之只要是不需要她有贵族嫡妻技能的身份,以她的机巧性格,应该都会过的还可以。
而现在的身份虽高,却连刚来的下人都看不上她:
看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的中年妇女(八.金锁记)好在七巧的肚子够争气,嫁过来五年,生了一儿一女,不管怎么着,有儿女傍身,地位稳了,底气足了。
虽然全家上下都看不起她,但也拿她没有什么法子。
七巧呢,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她索性放弃了把自己变得高贵。
仗着自己的出身,将粗俗的言语,浅薄的见识发挥到极致,总之她对待这家族的做法是:你们看不起我,让我不痛快。我也让你们所有人都恶心。
她的做法很有效的让家族上下厌恶她,躲避她。她在口角上,气势上,样样都赢了,可还是觉得不痛快,不舒心。
毕竟她能嫁进来的原因是因为残废的丈夫,那个不能动,不走的活死人时时刻刻提醒着她的处境,她的不堪。
她也想过别的法子,比如勾引风流成性的姜三爷姜季泽。
可惜姜三爷虽然荤素不忌,对七巧却是防着的,原因倒是考虑的周密:
看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的中年妇女(八.金锁记)看到了吗?不接受七巧的原因到不是伦理道德的缘故,而是她的性格躁,嘴不严,事情败露了,三爷得不偿失。
七巧自己却想不到这里,她的理解非常简单:瞧不起自己。
她认为自己还算灵巧能干,偏偏到了姜公馆上下都看不起自己。
所以七巧是心里一直有怨气,这怨气时时的攻击像周围的人,不分亲疏的让所有人都不愉快。
所以当她亲哥嫂来看她,也被她一通言语攻击。
虽然哥嫂走的时候,她也送了好多值钱的礼物,但是让哥嫂心中极为不爽。
大年夫妇是七巧的哥嫂这样的七巧在姜公馆过的虽然不缺衣少吃,但内心是痛苦煎熬的。
好在她终于熬死了丈夫,熬死了婆婆,终于可以分家独立生活了。
可她又一次受到了打击。
因为在分家时,有威望的族人说的话,她理解起来很困难。
她用尽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出的结果是自己这一房吃了亏。
于是她又拿出这些年练就的撒泼耍赖,寻死觅活那一套功夫,企图为自己和孩子多争取一些利益。
可惜已经要分家的姜公馆再没有人吃她这一套了。
她死她活,没有人关心,书里这样写道:
看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的中年妇女(八.金锁记)不管怎么说,七巧终于当家作主了。
分的家产再少,毕竟也是大家族,维持体面的生活还是够的。
当她成了有绝对话语权的人后,活的还算舒坦,一儿一女都听自己的。打骂下人也随自己的心。
并且作为寡妇的七巧,还引来了三爷姜季泽,可惜七巧用全部的智慧与生活经历发现姜季泽是来哄她钱财的。
于是又是一场寻死觅活的大戏,吓跑了她认为自己爱着的男人。
看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的中年妇女(八.金锁记)后来的七巧越发肆意发泄,不能自控的将一切事物都引向悲伤的结果。
她给女儿报洋学堂,想让她受好的教育,却因为她的无知与暴躁去学校大闹,闹的女儿退了学。在家待成了老姑娘,成了七巧的翻版。
好不容易表姐妹可怜她,给她介绍了个男朋友。
七巧却一面咒骂女儿嫁不出去不争气,一面在女儿男朋友面前暴露女儿的丑事,比如被自己勾着抽大烟,抽了有十年,终于成功地毁掉了女儿唯一可能嫁出去的机会。
七巧给儿子娶了媳妇儿,又觉得媳妇儿抢了儿子,于是勾搭着儿子抽大烟,让他整晚留在自己旁边,引着儿子讲夫妻间的私事,然后母子两人大声的嘲笑媳妇,侮辱媳妇。
七巧还给儿子娶妾,妾室生了一个孩子,因为七巧的儿媳妇抑郁而终,妾室被扶了正,但在一年后吞鸦片自杀了。
自此七巧的一儿一女,都与婚嫁绝缘了。
故事结尾,七巧这一生终于结束了,书里是这样写的:
看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的中年妇女(八.金锁记)七巧死后,儿女分了家,搬出来各自生活,他们的人生已经过了半生,后半生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可以想象出来。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看了七巧的故事,我到觉得人的成长背景眼界也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
七巧出身普通,嫁给大户人家,却没有受到过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相关训练。
她只得凭着自己的以往的生活经验去对抗一切让她觉得难堪的事物。
而这些生活经验又不具备应对这种复杂关系的能力。
所以,从始至终,无论七巧如何挣扎,因为自己格局所限,终究逃脱不过难堪又悲剧的一生,还连带了儿女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