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62007/74af64c86b66c26a.jpg)
方成珪是清代瑞安的一位古雅持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不拘一格,视时空而易调,直抒自己的真实情怀,给人间留下许多好诗。他不仅在学术上深得孙诒让等大家的推许,而且在专为诗人设立的话桑楼(飞云阁)二楼的神龛里,也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恭仰。
道光廿六年(1846),方成珪从自己所写的1000余首诗中精选出200余首集成《宝砚斋吟草》一卷。
他的诗歌创作观,在《宝砚斋诗稿自序》中,通过与端木国瑚的对话总结成如下四项内容:观理不精,则无以深其旨趣;读书不富,则无以壮其波澜;非遍识乎古今之体裁,则无以通其变化;非静调乎阴阳之气脉,则无以养其中和。这最重要的第一条就是说对事物的观察认识,必须十分精心精确,才能真正掌握其内涵,使你对它有深切体悟后,才能写出饱含深厚感情和生命力的好诗。如《宝砚斋吟草》中有多首描写发现、考据古文物的经历与喜悦情绪的古体诗,例如:《于学舍邻圃得孙吴天册元年砖,喜而有作》:
“西邻得宝歌联翩,吴赤乌与天册砖。我时虽好不敢夺,褐父旁睨心茫然。谁谓珍材自呈露,近在墙东荒圃边。剜苔剔藓玉去垢,乃亦天册元年镌。篆文凡八七完好,惟有末字形不全。旁勒当时钱范二,其文曰:‘大泉当千’。此钱铸自赤乌始,嘉禾五百犹在前。想从紫髯定制后,历三嗣主无变迁。乙未改元降赦令,与晋咸宁同布宣。前年七月盛遣使,科出亡叛劳舆鞭。因之域民恃地险,修治不遗东海堧,更阅五载遂归命,崇墉何足夸精坚。劫灰屡坏此不坏,迄今一千六百年。未知何时辱草莽,棘荆四面相纠缠。万物沉埋有定数,一朝遇合真良缘。衰龄获此胜银尺,待成璋砚同摩研。”
如果这块砖头不是遇到深谙孙吴年代古砖文物价值的方成珪,谁能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和如此无比的喜悦之情、幸福之感呢?又谁会立即挥毫写出这样一首诗来记述、赞美它呢?所以“精观理,才能深其旨趣”,便是诗歌创作的首要条件。
当然这也离不开多读书,积累丰富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词汇,然后使诗写得更绚烂美丽。此外还得熟悉诗的各种体裁和流派,然后才能选择最适当的诗体诗律,用最佳的流派手法,写出最能表达题旨的诗来。方成珪有一首题为《清歌》的诗中是这样描述壮波澜、通变化和调气脉以养中和的。“诗家乐府本天然,兴到何须托管弦。尽评仙心通妙曲,不教蛮语入新篇。荷风宛转花如笑,竹露玲珑鸟亦怜。铁板铜琶太豪迈,瓣香宜祝柳屯田!”他在这里还是远离铜琶铁板,而选取红牙小拍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一派婉约风格的。
他的诗集中除最多是古体诗外,在表达有些内容时,常用律诗体裁来写。如《题剑南诗集后》:“放翁诗骨秀崚嶒,妙手天成早自吟。笔似银鸥嬉大海,心随铁马蹴层冰。渡河声咽宗留守,忧国吟添杜少陵。豪意尽凭斑管写,至今遗什尚飞腾。”《吊五人墓》:“遗冢荒凉吊五人,伤心一酹洞庭春。当年杀戮同鸡狗,异代攀瞻媲凤麟。市井英雄生乱世,登临风物感萧辰。山塘菊紫萸丹地,绘出淋漓颈血新。(注:墓在山塘花肆中)”这些七律诗则显然又以豪放为基调的。
在方成珪的诗集中,绝句虽然不多,但也写得颇饶韵致。如七绝《秋夜》:“披衣夜起漏丁东,河汉低斜与海通。我向坡翁诗里坐,西窗梧影月明中。”五绝《醉坐》:“醉宜风暖时,坐爱晚香处。蛱蝶亦有情,飞入花丛去。”都很有唐人韵味。
[人物介绍]
方成珪(1785—1850),字国宪,号雪斋,居瑞安城内杨衙街。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考上内务府为八旗子弟设立的景山官学汉学教习一职。后历任海宁学正、宁波府学教授。他为教官数十年,品端行正,清贫乐道,陋巷老屋,图史外别无长物。他博综群籍,研小学、善诗文、精校雠,被称为瑞安考据的第一人。尤其对音韵学用功最深,他所著的《集韵考正》一书的贡献超过宋代出版的《集韵》本书。是我国小学类韵书的集大成之作,在学术上占有重要地位。(余振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