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窃国者候:胠箧(三)

窃国者候:胠箧(三)

作者: 王道明 | 来源:发表于2023-10-23 16:38 被阅读0次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何以知其然邪?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

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个成语应该就是出自 庄子的这篇《胠箧》。

那么之后的“窃国大盗”这个名词也是可能是脱胎于此。

在庄子看来,一旦让人民追逐贵重的物品,贵族贤达追逐功名,那么大小盗贼就出来了。

而那些所谓的圣人正是。帮助那些窃国大盗,用一些道德的和社会的规范束缚住了人民,让人民听任摆布。最后在大盗窃国的时候,这些都窃国大盗收入囊中。

因此庄子主张,绝圣弃知。摒弃了对圣人的推崇,进而摒弃圣人的规训。摒弃智巧的心机,让人们回归质朴萌妹的状态,大家也就不争不抢了。

现在看来庄子的这些想法非常缺少可行性,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他说的正好相反。

人们对于具有先进思想的圣者越来越敬仰。

人们对于巧妙的发明创造越来越喜爱。

当然社会上的小盗贼、大盗贼确实没有绝迹,但社会也并没有越来越坏。

看来庄子是有些理想化,也有些过于担忧了。

相关文章

  • 窃钩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胠箧》 我在无尽...

  • 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出自《庄子 胠箧》。意思是说偷了带钩的人被处死,窃取国家的人却成了诸侯。司马迁在《史记 ...

  • 《庄子》阅读笔记(十)

    ——胠箧—— 取篇首二字做为篇名。 胠箧qū qiè——释义为撬开箱箧,后亦用为盗窃的代称,...

  • 《庄子》外篇   胠箧:何为至圣者

    2021.12.10周五晴D344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487 《庄子》外篇 胠箧 “胠箧”意为打开箱...

  • 盗亦有道呼?

    (庄子.外篇.胠箧):盗亦有道呼? 盗亦有道出自于(庄子.外篇.胠箧),讲述的是庄子和强盗的对话!强盗辩解自己,...

  • 20180123周二

    诵读胠箧。英文。精神不佳没锻炼身体。

  • 每日一读(胠箧)

    编辑|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胠箧 《庄子》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

  • 庄子——胠箧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藤,固扃鐍,此世俗之 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藤扃鐍...

  • 删繁就简的认知和见地(1.24)

    1政治是一种必要的恶。 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外篇·胠箧》 3苇岸说过一段话:“在精神的意义上...

  • 《庄子》外篇卷3胠箧诗解1圣者所为为大盗守智者所为为大盗积

    《庄子》外篇卷3胠箧诗解1圣者所为为大盗守智者所为为大盗积 题文诗: 将为守备,胠箧探囊,发匮之盗,必摄缄縢, 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窃国者候:胠箧(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hd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