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回到家后自己变得很唠叨,简直像一个“怨男”,不是说房间不干净,就是说衣服太乱;不是嫌弃饭菜放了太多油盐,就是嫌弃碗筷没洗干净。有时候我会揪着一件事不厌其烦地说上数遍,有时甚至语气都不太好,妈妈、妻子听烦了,也会反驳我,也会生气,这时我们可能就吵起来了,双方生闷气。我觉得我说得在理,而且说了许多次,她们为什么就不能按照我说的做;而她们则觉得我小题大做,啰啰嗦嗦,没完没了。每个人的习性不同,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如果强行要求其他人遵从自己的意愿行事,肯定会产生摩擦,闹出大大小小的家庭矛盾。唠叨太盛,让人厌烦,也容易伤人,有时候一不小心可能就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适当闭嘴,反而能减少不少家庭矛盾。
有了小孩的家庭,更应该学会闭嘴,更应当修炼“闭口禅”。小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受家庭熏陶。她模仿、学习大人的语言和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一次,我六岁的女儿对我说,“爸爸,你不要整天到晚拿着手机看,也要陪陪我呀。”那语气,简直就是个小大人的口吻,和她妈妈教训我的语气几乎一模一样。很明显,她就是学了妈妈的样。大人间相互争吵,相互指责,相互埋怨,小孩子在一边冷眼旁观,潜移默化,她就会习得了大人的说话风格与处事方式。
有时候祸从口出,如果当时少说两句,也许就能避免非必要的纷争。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短视频,一台车变道,扰乱了另一台车的正常行驶,结果被超车的车主追上前车,摇开车窗,大骂对方。而对方也不甘示弱,立马回敬了这位车主,两人骂着不过瘾,还下车动起了手,结果双方都被拘留。但凡这两人任何一方少说两句,或者干脆闭口,不理对方,也就不会双双进了局子。老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管住嘴,忍住气,会少许多灾殃。
修炼“闭口禅”,遇到任何事,不要着急张嘴说话,尤其遇到让人愤怒的事。在愤怒的状态下,特别容易说错话,说出伤人的话,说出令人生气的话,反而将事情弄得更糟。
遇事先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思考,—该不该说话。如果有些话可说可不说,坚决闭嘴不说。一些说了一两次仍然无效的话,坚决不说。改变别人绝非易事,倘若他有心改变,只需稍稍提醒一次;倘若他无意改变,虽重复千万遍,也无法令他做出改变。说得太多,反而惹人生厌;不如闭嘴,省些口水,还不招人反感。
如果有些话非说不可,先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顺前因后果,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温和地讲。即使忠言,没有讲好,也可能令人憎恶,令人难堪,好话变坏话,达不到初衷,反而背道而驰。
我想,于己必须严格,管好嘴,守住心;于他应当宽容,不必太过苛刻,无须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修炼“闭口禅”,是对己严格,而对他人宽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