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段日子,等树和野草都长得茂密了,它会和周围更和谐地融为一体。”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昨日背倚着富春江畔说到。他的脚下是一座刚刚落成的土黄色建筑群。站在建筑群的房顶,山坡形的屋顶与小桥状的走廊和身后绵延的青山融为一体,仿佛就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一个局部。而这个建筑群,正是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的第一个大作——公望美术馆、富春博物馆、富春档案馆。
木、竹、石和玻璃金属为主要构成元素 一楼 不论结构如何改变,屋顶都是弧形 灰色 我在这里,公望美术馆 竹子印出的肌理感 光影和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聊天聊起木心,聊起富春江,我说想去看木心的美术馆,我带你一起去吧?她说好!我们就这样来了。粗略的计划,随遇而安的状态也是对的。兵荒马乱的日子,总觉得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因为身份证有其他用处,只好带着户口簿出来,她是丢了身份证也只有拿着户口簿出来,麻烦可想而知。从南京到杭州富阳,一下高铁,清冷的山风一吹,原来一切都是值得。
富春江 两个人都在质问自己为何穿这磨脚磨的疼到变态的鞋子。。 美术馆展厅的入口2016年备课《老房子》的时候,张老师提醒我可以了解王澍的作品,对此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之前对王澍老师一无所知,查阅其资料的过程,深深的被其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和公望美术馆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总念叨着要来看一看的。除了这两所美术馆让我心心念念,还有木心美术馆。一直酝酿着,从冬天等到春天,又从春天等到这个夏天。。。
这些碎瓷和烧制而成的黄土又融为一体 这些罐和壶会不会知道多年之后的我会在这里看着它 说它厚重却又灵动,说它冰冷却又有温度5年的建造,以一代名家“黄公望”名字命名。与美术馆同时亮相的还有展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富春大岭图》等为代表的“元四家”经典作品。
天边的云彩️穿过以竹为材质打造的长廊,走进公望美术馆的第一刻,你会看到一堵美丽的墙,青灰色的墙面上,不经意的右上角,有一片用红色老瓦拼成的云朵图案。美的不知所措,仿佛是喝酒喝到微醺的状态,有微微的不适,但更多的是无以言表的兴奋和眩晕。“这是我们一边看着天上的云彩一边砌出来的。”一个工人曾经说过。工匠们看着云彩砌出世界一流的美术馆。纪录片记录着这里发生的一切——构成建筑群外立面的石块,均采自富阳当地,由王澍一直以来合作的专业工匠团队逐块手工打磨。他们砌水泥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砌石头绝对都是大师。他们简直就是匠人,这样的美术馆在欧美国家根本不可能复制。视频中,工匠们先用锋利的榫头将石头切开光滑的表面,露出内部青灰色的内核,然后一块块将它们码放整齐。
美术馆的一侧 点线面山居行者,游览整个美术馆的感觉,就像在山中前行一般。仿佛时间的流逝和山水的相逢,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一直问徐姑娘出口在哪里,怎么走。兜兜转转还在原地。王澍也许把这块地皮当成了一张白纸,而美术馆,则按照中国传统的山水序列,不仅在建筑本身的整体构筑中呈现了近山、远山潆洄呼应的构筑法则和“三远”视角,与咫尺之遥的富春山水互相辉映。美术馆设计成了内山和外山。其实站在屋顶,你会看到一整片美术馆都是外山,而顶上那两件小居,正是我心中的富春山居。
我问工作人员怎样可以爬上屋顶,她说只有市委领导陪同才可以!此行最大的遗憾!如果不闭馆,如果可以,我们在屋顶上吹着稍微清冷的夏风,看着暮色中的远山深处的轮廓,一低头就可以看到的富春江水,我想王澍也是愿意的。我若不是真挚,怎会千里之外风尘仆仆赶来;若不是情深,又怎会全力以赴。市领导会不会觉得太素或不够科技感?不可知。也许就用手抚摩着可能还带有白天余温的瓦片,这也是好的。
薄雾初升,暮色里我们离开,蓝灰色的山影,倒映在水中,远山黛一词再合适不过了。水中的荇草,岸边钓鱼的老人,光影里两个他乡的你我,又是美好的不知所措……
富阳,很美的城。
我们说也许还会再来,也许永不再来,也许今生仅此一次。等待开往杭州方向的列车就要进站了,远处星星点点的那是城市的灯,灯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