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前段时间微博上很流行一款绘画表情练习问卷,即画出角色无表情、喜、怒、哀、乐、焦、照(害羞)、惊、攻、受12种表情图。
这个游戏源于霓虹的p站,日本画师ぺこ便拿他原创的萌妹纸做过练习:
Watora酱的12表情图 作者:ぺこ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同人作品:
你老公银时的12表情图 作者:東坂六虽然每个人物因为个性不同反应会有差异,但总有几个表情的描绘方式万变不离其宗。
例如“害羞”(照れる)就多用出现在脸上的斜线来表现,“焦虑”(焦る)脸上则多会出现水滴状符号。
这些符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你和漫画家作者们沟通的基础方式。
当然,也是你和TA谈恋爱的沟通途径。
(蕾姆说的是我!拔刀吧!)-------------------------------------------------------------------------------------------------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谈到了物理表现的符号,主要是用于体现主体角色的动态,以获得生命/动感的效果,让本是静止的角色“活”起来。
而今天要谈及的两种符号,是让角色在活起来之后,还能够获得情感,并拥有独特魅力的个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人”。
01
情绪的共鸣:心理表现的漫画符号
贡布里希曾戏称威廉·荷加斯的故事画至少等于塞缪尔·理查逊的两卷小说,可见以图解作为叙事手段的优越性:在小说中需要用文字赘述的事情,可能在故事画中几个场景便完成了。
同理,若是小说家要描述一个人焦虑、羞涩而不知所措的心情,可能需要大段的文字描述,而吾妻日出夫则描绘出一个“微笑的汗”便可。
吾妻日出夫《我是这样成为漫画家的》1980年水滴形状的符号或许是最为喜闻乐见的漫画符号之一。
在漫画史上,它的含义跨越了物理表现和心理表现:从真实的水到身体分泌出的肉眼可见的汗珠,引申到表现焦虑、不安、紧张、担忧等多种心理含义,
还发展出了无言以对、尴尬等更微妙的心理表现。
山田稔《忍术漫画》1920年 水珠的表现形式。江户时期的浮世绘画师恋川春町所绘制的黄表纸绘本《楠無益委记》中,便描绘了不断流汗的男性和女性角色。
长短不一的柱状液体接连不断地从脸上往下滴落,可以说是汗滴漫画符号的雏形。
恋川春町《楠無益委记》1781年在现代漫画还未出现之前,流行于战前的四格漫画便已出现以水滴状的符号来表现汗珠。
藤井一郎便在主人公的脑袋上绘制反重力的水滴状的符号来表示因焦虑而产生的“汗珠”,再搭配放射状的线条来突出主角突然受惊的紧张状态。
作者:藤井一郎 1925-1927年用水滴状符号表示汗珠从而体现心理状态的形式可以说是漫画中最早被读者接受的“约定”,从手塚治虫的《新宝岛》开始便是如此,发展到今天也十分稳定。
《新宝岛》开篇中主角驾驶汽车的场景,上图是表现焦急的汗珠,而下图的汗珠则是表现因突发事件而受到的惊吓。当然,除了汗珠,水滴状符号也经常被用来表现泪水、唾液等跟液体相关的事物。
藤子·F·不二雄《哆啦A梦·大雄的宇宙开拓史》 喜极而泣的胖虎。 藤子·F·不二雄《哆啦A梦》 刚登场就吃光大雄年糕的哆啦A梦。而当主角因受到惊吓而紧张时,搭配使用的还有冲击曲线。冲击曲线多出现在人体的头部边,表示一种极度震惊的状态。
这种形状的曲线也用来表示碰撞产生的效果。
水泽惠《缎带魔法少女》1990年喜欢《樱桃小丸子》的读者,应该非常熟悉一种符号:垂直黑线。
这种表示场无语、窘迫、冷等复杂心理状态的符号已普及到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来,与汗珠具有相似的效果。
樱桃子《樱桃小丸子》1986年另一个常见的漫画符号是表达发怒的青筋,以三道曲线组成的Y型和四道曲线组成的十字形为主,多出现在人物的头部,原型是实际存在的血管,利用“生气得爆血管”这一概念而存在的符号。
杉崎由绮琉《D·N·ANGEL》1997年描绘角色的发怒状态,还常常搭配热气符号一起使用。“气得冒烟”这个解释相信非常容易被理解。
1940年代,杉浦茂的作品中便出现了以Y型青筋表现愤怒的例子。
而在长谷川町子的《坏心眼奶奶》中,出现了用热气符号表现人物愤怒的例子,长谷川町子还尝试使用曲线来强化人物愤怒的状态,但这一形式并没有被符号化。
杉浦茂《猿飞佐助》出现了Y型青筋。 长谷川町子《坏心眼奶奶》用热气表示人物的愤怒。在以线条为主的黑白漫画中,要如何表现人物因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产生的面红耳赤的效果?
假设普通的日常是白色,漆黑的场景以涂黑来表现,那红色可能就是界于黑白之间的灰。这个时候,漫画家们以密集的斜线来表现灰色,而出现在脸上的斜线,便是“脸红”的体现。
最初的斜线多用于表现因害臊或难为情而产生的脸红的情绪,长谷川町子的《海螺小姐》多次出现此类场景。
长谷川町子《海螺小姐》中用脸颊上的斜线表示人物的难为情。而到了战后,少女漫画的出现将“斜线=脸红”这种表现极大地推广,细腻的斜线成为少女漫画不可缺少的元素,而害羞的少女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中路有纪《闪亮男孩》害羞的少女。更甚的是,在如今的日本社交平台上,害羞的颜文字被省略为三道斜线“///”,
但是这种省略并没有引起沟通不便,反而在年轻人之间十分普遍。可见抽象的符号“///”已经随着被赋予的意义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
“打扰了”“打扰了⁄(⁄ ⁄•⁄ω⁄•⁄ ⁄)⁄”02
视觉冲击力:气氛渲染的漫画符号
当你在观看动画的时候,或深沉或华丽的色彩、或燃或悲伤的背景音乐,都是渲染气氛、烘托剧情,让你情不自禁沉浸其中的最佳途径。但是对于黑白、静态的漫画来说,当出现剧情高潮时,如何仅运用静止无声的图像让读者产生共鸣、进入情境,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先看看古代的艺术家们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在享保年间,以谚语为创作题材的《轻笔鸟羽车》中出现了崇拜鱼头的场景,示意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如何赋予鱼头这一如此平凡的事物神圣感?
画师在架空的鱼头周围绘制了以鱼头为中心的放射线,暗示它发光发亮。
《轻笔鸟羽车》作者不详 1719年19世纪,葛饰北斋以曲亭马琴创作的小说为蓝本所绘制的一系列作品中,也出现了“爆炸”“黑暗”等场景,后来还以漩涡来描绘地狱的场景。
葛饰北斋以“漩涡”来体现地狱场景,1845年。 葛饰北斋所描绘的爆炸场景,与现代漫画的放射线有相似之处,1807年。由此可见,现代漫画的爆炸场景某种程度上也是借鉴了葛饰北斋的手法。
而通过运用放射线来体现光,或引导读者聚焦,也是现代漫画主要的手法,在儿童漫画和少年漫画中最为常见。
《一拳超人》中放射线的运用(为什么重点是光头?)儿童漫画着重于有趣易读,描绘上会更为注重画面的简洁明了;少年漫画的气氛渲染则多是体现在斗争场面。
然而,少女漫画家们在渲染气氛所下的功夫,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在脱离了手塚治虫式的冒险类少女漫画后,因花之二十四年组的出现,少女漫画逐步侧重于主人公内心的描写。大量的心理独白不单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还借助了许多元素的辅助,用以营造浪漫主义的色彩。
在阿尔丰斯·穆夏的深远影响下,花和少女变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花朵也成为少女漫画中喜闻乐见的元素。
齐藤千穗《花冠安琪儿》用花朵与点喵来描绘男女主角相会的唯美场景。此外,点喵、细线、闪光等此前少用的形式都被少女漫画发挥到极致。
1954年,漫画家永田竹丸将印刷时使用的网点纸用于辅助漫画创作,这种方法很快便在漫画界普及。网点纸的运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漫画界的效率。而随着使用群体的扩大,网点纸也发展出越来越多的图样,特别被少女漫画家们青睐。
武内直子《美少女战士》 各种各样的网点纸素材被用于少女漫画的背景。结语
漫画的魅力就在于此吗?
当然不止。
就手塚治虫的现代漫画诞生以来的短短60余年间,漫画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不断的实验与创新。
《食梦者》中有一句话特别动人:
“能当漫画家的是那些真正带着才能,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天才。否则,和赌博没有两样。”
感谢那些锲而不舍地创造故事的 “赌徒”们,是他们以生命为赌注,以梦想为目标,来给我们呈现新的世界。
*本文已首发过,请不要私自转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