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能力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模糊零容忍。换句话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找出那个最重要的、唯一的选项,让自己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这道理很简单,既然权重都差不多,那么做哪件事都没有损失。犹豫不决,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做不好,才是最大的损失。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行动力弱的时候,脑子里对未来的具体行动肯定是模糊不清的。在这个时候,最好的自救方法就是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列出来,进行排序,找出最重要的那件事,让脑子清醒。
模糊,不仅需要在这些小事上消除,在选择人生目标等大事上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想都不想就一头扎进具体事情里,对什么事情更重要、什么事情最重要、做这件事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等长远意义却极不清楚。
比如,阅读在你眼中可能只是用眼睛扫描文字,快速地把这本书扫完,而在有些人眼里,阅读就是和高层次的人聊天,他们赋予阅读这样的意义,内动力就会完全不同。若是看不清意义,我们就会陷入“别人说好,自己也想要”的状态,于是什么都想学,还想马上看到效果,最后自然是盲目投入行动,却什么也做不成,进而变得更加焦虑。
焦虑的人很少有“元时间”的意识,他们习惯不动脑子、直接行动,喜欢用饱和的行动来感动自己,想与做的时间配比差距悬殊,他们甚至连一丁点儿深入思考的时间都不愿意花,任由本能欲望让自己迷失在自我满足的行动里。
被“自动驾驶”确实轻松,但这样,我们只能看着路边的风景从眼前飞驰而过,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最终又会到哪里。如果一直处于这种不可控的人生状态,那就悲哀了。
有感:
这本书确实让人醍醐灌顶!
可是我依然蒙圈,混乱中不知道做什么。也可以说是懒得做,也可能设的目标有点多,觉得执行不下去。每天习惯了运动看书,再硬着头皮做一些不太习惯的事情,确实不太爽。先从小事开始吧,一件一件来。
知易行难,知易行难!尤其是在一时半会看不到结果的情况下。曾经热爱跑步,是因为反馈太明显了,可生活中不是所有努力都能够看到结果,也不是所有结果都是自己想要的。可我还是不想放弃,还是想努力,想努力就是不想动,现在就行动吧,先从发短信开始,反正也不难,细分化,今天下午发30个,然后奖励自己晚上嗨皮。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