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挨骂?
无非是得罪了读书人,
特别是儒家的读书人。
“坑儒”子虚乌有,
秦始皇坑杀的是方士,
即卖神弄鬼、炼丹的那些人,
与儒家无关。
读书人爱书,
把心爱之物烧了自然恼火,
就像夺走了孩子手里的玩具,
孩子会大哭一样。
任何社会都需要统一思想,
专制社会、民主社会都一样,
方式不同而已。
只是秦始皇有点极端,
且“焚书”实在没有必要:
尧舜道德高尚,
但他们那时候没有书,
自然也不是读书人;
灭了秦朝的刘邦,
基本属于流氓,
也不是读书人。
儒家在汉朝穷小子翻身,
从此有了话语权,
烧他们心爱之物的秦始皇,
自然也就成了昏君、暴君,
成了被骂的对象。
可爱与可信
王国维说:
可爱的不可信,可信的不可爱。
正如“话糙理不糙”,
话糙,即不可爱;
理不糙,即可信。
人之常情则相反,
不自觉地认为“可爱即可信”。
男票女票比妈妈可爱,
故认为男票女票比妈妈更可信。
小儿子往往更可爱,
所以常有皇帝废长立幼。
懂人性,
才能做到人情练达。
人多乱,龙多旱
人多了,
有时不是帮忙而是添乱。
此话自然有道理,
但有多大的道理呢?
西方有定量研究:
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N倍,
工作时间就会多N倍,
成本会多2N倍。
即一个人的活3个人干,
工作时间会有多3倍,
成本会多6倍。
中国人往往说定性的话,
西方人往往用数据说话。
中国人每一个观点都会有相反的观点,
且每个观点都有其道理,
西方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这与定量研究有很大关系。
美容的价值
花自己的钱,
把自己搞得漂漂亮亮,
受益的却是观众,
好像是赔本的买卖。
但背后的逻辑却很深刻:
美,就是好。
人们会自然认为,
外表俊美的人在其他方面也优秀。
大骗子往往相貌堂堂,
如电影《猫鼠游戏》。
让别人看到自己漂亮,
其实是暗示自己优秀;
优秀的人机会更多,
所以打扮自己就是赢取机会,
福利未必是鸡蛋
单位的福利往往体现在物质上,
但工作条件也是福利,
比如洁净的环境,
优良的物业,
以及良好的办公设施,
不至于为打印机总出故障而烦恼,
更不用说方便的健身等设施了。
一言以蔽之,
良好的心情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
也是另一种福利。
从这一点上讲,
中央机关的福利肯定高于村委会。
读书的开阔与约束
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书中的智慧会开启另一扇窗户,
甚至直接给出答案。
但同时读书也会限制视野。
如果书中有答案,
读书人会参考之,
如此就丧失了一些可能性;
如果书中没有记录,
读书人反而会犹豫。
倒不如文盲有勇气一搏,
比如刘邦。
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不要神化,
那些给你帮助的,
也可能是你的绳索。
父母也是一样。
孔孟之道能救中国吗?
只有眼界狭隘的人才会这样想,
正像宗教人士认为本教可以救世界一样。
任何理论均有其历史背景,
诸子百家生活在社会转型阶段,
此前是自然社会,
之后是专制社会。
社会转型期一定会混乱,
孔子孟子希望和谐安宁,
自然社会是和谐安宁的,
所以回到自然社会是自然的选择,
其理论也是对自然社会的总结和阐发。
之所以孔孟之道如今还有用,
是因为自然社会因素一直存续,
比如家庭、婚姻、上下级关系等,
在这些方面孔孟有独到之处,
其方法也极其有效。
国学爱好者、实践者深受其益,
因而产生了孔孟之道救中国的想法。
如今的中国也处于社会转型期,
从专制社会转向民主社会,
转型期必然混乱,
几百年来各种思潮风起云涌,
至今仍不断绝,
孔孟之道也是其中之一。
孔孟之道不会断绝,
除了历史惯性,
还因为其有生存土壤,
比如家庭、婚姻、上下级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