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2月19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十,是2024年的第八周的第一天,2024年已经过去了49天,2024年还剩317天,这是我2024年的第七次周复盘。
一、习惯养成
5:40早起5天,6:30早起2天
阅读7天,写作记录7天
二、学习输入
本周微信读书6小时14分钟,日均53分钟。
1.继续在读今年第6本书《思辨与立场》(1小时29分钟)
批判性思维的两个重要原则便是核对事实与核对数据。
就得出结论而言,意味着在认定某事物(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事物)的基础上,然后得出其他事物。
阅读这本书需要静下来读进去才能读出味道,而且需要边读边想,若不能投入其中,会觉得理论太多没啥意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个世界上首先体验到的不是“概念缺乏”的状态,然后仔细地考虑应该将我们的经验置于什么类别的事物中,以使得它变得可理解。
相反地,好像事物向我们提供了它们身上固有的名字一样,所以我们看到树木、云彩、青草、小路,人们、孩子、日落等。
我们在一种直觉的状态下运用这些概念,好像这些名字天生就属于这些事物,好像没有在我们的大脑里创造这些概念。
我们从小在生活中被灌输了很多的概念,我们觉得它就是那个,就该那样,从没想过为什么。
慢慢地学会用被灌输的概念来认识这个世界,定义这个世界,也从没想过它会有所偏颇。
虽然我们知道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自己眼中的世界,但还是会以自己的感觉或经验对事物或事情做出判断。
无论我们多么想尽可能公正,还是会受到自己已有经验的影响。
不信,你现在就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背景在试图做出你的理解。
2.在读今年第7本书李笑来老师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2小时25分钟)
人与人的差异在哪里?在我看来主要是观念上的差异。
我觉得这个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观念决定思维,进而决定行动,决定结果。所以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的是观念。
书中提到深圳某中学,很多高一高二的学生,一年读 50 本以上的英文书 —— 他们已经习惯了,一周一本,很自然。
读一本好书,基本上就是对操作系统的一次升级 ,或者起码一点的升级(叫“打补丁”也可以)。
这里倒不是强调阅读英文书籍,只是在强调观念问题,你觉得不可能的事在别人那里就是很自然的事。
就像我曾经觉得毕业后一年不怎么读书很正常,后来一年读二十多本就觉得很厉害了。再后来才发现原来的自己太浅薄了,现在一年读70本也不觉得多。
然后呢?差异就是有的人一年升级 50 次以上,有的人起码 12 次,也有的人好几年都不升级,后来干脆就那么对付着用了,却也不觉得自己落后且越来越心安……
如此看来,很多想当然的念头其实真的很危险。
3.在读《理想国》30分钟
三、收获与反思
1.今天正月初十,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虽然天空还飘了雪花,但还是阻挡不住大地的复苏。春天的风已经把风筝吹了又吹,孩子们的心也随着风筝放飞了。
2.时间过得真快,大宝回来又走了。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是指向团聚的,只有亲子关系最终指向别离。
2.生活中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有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有的问题是他人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属于自限性的,不用解决,有的问题是待解决的……
遇到问题学会动脑思考和分析,生气是不管用的。
生气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方法不多,所以才会用生气。生气其实应该是气自己,气自己力量不够,能力不够。当你遇到问题能很快地解决掉,见招拆招,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哪里还有那么多气生啊!
本来头脑混乱,再加上情绪捣乱,结果只能越来越差。
历史上最厉害的英雄不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吗?那么多人解决不了的事,他一出手,搞定了。他就是大多数人眼中厉害的人。
四、输出
本周简书做到了日更,公众号发文四篇。
五、感恩
1.感恩我的家人,他们是我最好的贵人。
2.感恩读到的好书,感恩作者写出这么好的书。
3.感恩陪孩子一起玩的小伙伴,给孩子带来友谊的快乐。
4.感恩健康的身体,让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感恩遇见的一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六、下周计划
1.每天读书不少于一小时
2.简书上做到日更
3.公众号发文不少于三篇
4.注意合理的运动
新的一周开始了,阅读写作要持续,成长永远在路上。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自己每天也是新的。
本周复盘到此结束,下周我们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