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蜕变,是从乌台诗案开始的。苏轼这个人很接地气。有人拿着一本苏轼的诗集,向皇帝上书,说苏轼这个人藐视朝廷讥讽新政,于是皇帝派人去湖州抓他。抓他的人到了湖州,一大帮人站在苏轼面前,也不说话,就盯着他看。苏轼慌了,以为要杀头。苏轼说,我这一定犯了死罪了,容我先跟媳妇告个别吧。抓他的人看他吓得够呛,就跟他说,其实没那么严重。公文拿过来一看,其实就是免官,带到京城配合调查。
苏轼被抓到东京汴梁之后,被关在御史台的监狱里面,因为御史台周围总有乌鸦乱飞,所以也称之为乌台。苏轼感觉自己这次犯事可能很严重,所以跟每天给他送饭的大儿子苏迈说,平时就送蔬菜和肉,假如苏轼判了死刑,就给他送条鱼。苏迈答应了。有一天,苏迈钱花完了,出去筹钱,让朋友替他送饭,但是他忘记了把送鱼的这个约定告诉朋友。而这哥们又想给苏轼改善一下生活,于是送了一条熏鱼。苏轼一看这条熏鱼,心想,完了,这回死定了。于是写了两首诗给弟弟苏辙,让狱卒带了出去。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辙看到两首诗之后哭得稀里哗啦,然后又把信给了狱卒。那时候的信件,狱卒是需要上交的。于是这两首诗层层上交,就传到了神宗手中。神宗看到诗,一个是被他俩的兄弟之情感动了,再就是觉得苏轼这人很识趣,是个懂他的人,“圣主如天万物春”写的贼好,于是,尽管满朝大臣那么多人嫉妒苏轼的才华都想杀他,他还是判的很轻,贬谪苏轼去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可以说尽管苏迈坑爹,但是还是间接救了苏轼。而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更是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
苏轼出狱那天,刚好赶上过年。他从御史台监狱出来,闻了闻外面新鲜的空气,哇,真是美妙啊,这外面的空气真的是好啊。用林语堂的话说,那就是“感觉到了微风吹到脸上的快乐”,顿时文思如泉涌,灵感迸发,当即做了两首诗,有两句这么说的“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真的是,活着的感觉,美滋滋。
至于贬官?无所谓。就像另一首诗写的那样,“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只要有诗,有酒,有吃的,与一家人团聚,足矣。
就这样,元丰三年正月初一,苏轼启程前往黄州,那个命中注定的地方,那个令他蜕变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