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烟城听雨散文
原来你是这样的苏子(二)

原来你是这样的苏子(二)

作者: 眠霜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09:13 被阅读9次

    苏轼是幸运的,他二十岁考进士那年,遇上了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当时的文坛领袖。当时写文章追求华丽的辞藻,追求佶屈聱牙,各种生僻字,总之写的越是晦涩难懂越是厉害。欧阳修觉得这种风气是病态的,就想整改一下文风。

    欧阳修主持修史,因此文章追求简单自然。有一个故事这么说的,一次出游,欧阳修见到一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就问,如果写文章的话,这个场景应该怎么描写。随行的一个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个人想了想,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笑了,说:“如果都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他只说了六个字:“逸马杀犬于道”。

    而苏轼进京考试那年,恰逢宋仁宗让欧阳修主考,所以说,命运就是这么的巧合。

    苏轼在考场上,灵感喷涌,文章写的酣畅淋漓。宋朝科考,考试结束后,由书记把所有文章抄录一遍,隐去考生名字,称之为“糊名”。考官阅卷完毕后,再核对考生是谁。所以,当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的时候,赞不绝口,和考官们激赏数日。但是欧阳修越欣赏越觉得,这样好的文章,整个大宋除了曾巩,别人是写不出来的。曾巩又跟他关系匪浅,这要是给他头名状元,怕别人说闲话啊。他思虑再三,给了这份卷第二名。等到拆卷的时候,拆开一看,竟然是苏轼的卷子。就这样,苏轼和状元擦肩而过,屈居榜眼。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苏轼的考试文章。苏轼在自己的科考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引用典故,是这么写的: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整个大宋的文人都在欣赏这篇文章,但是唯独这个“皋陶为士”的典故,没有一个人知道从哪儿来的。阅卷的考官既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知道出处,又不好意思问别人,这样岂不是显得自己很无知?等到考试过去之后,考官之一的梅尧臣有一天问苏轼:尧和皋陶这段对话,出自何处来着?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苏轼说道,我杜撰的。

    梅尧臣懵了,反问道:你杜撰的??!!

    苏轼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啥意思?苏轼说,尧是圣人,他肯定会这么说的。用我们的话来说,不管这事是不是真的,即便是假的,一旦有类似的事情,尧也会这么说,因为他是圣人。

    苏轼很有意思,考场上就敢假借圣人之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大概是最早“假名言”了。如今的世道,很多的人一旦成功,出名,就会冒出很多名言来,有真的也有假的。但是,即便是假的,普通人又哪里知道这是假的呢?比如说,“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很多人说这是普京大帝的豪言壮语,但其实这并不是他说的,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重臣斯托雷平说的。此外,网上的大多数心灵鸡汤之类的名人名言,绝大多数都是杜撰的。

    所以,当我们在为了某种目的,把自己说的话,套上一个名人的名字,说出来之后,不要自己不好意思,要脸皮厚一点。伟大的东坡居士,正在历史的深处,斜着眼睛偷偷的看着你,说不定心里还在夸你孺子可教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你是这样的苏子(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s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