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边城》让我看到了在那个边远的小城,在那个朴素的年代,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平凡的生活,是那样的真切,那样的动人。
爷爷一生守渡,为人热切,本本分分,一生只有那烧酒,只有那渡船,就已是很欣慰,唯一的愿望就希望翠翠能嫁个好人家,他一辈子没有离开那条河,只唱着嘹亮的歌声,望着白塔,踏一双草鞋,一过就是一生。
翠翠,从小伴着爷爷,她是幸运的,她在爷爷的爱下长大,爷爷的行为处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没有被金钱迷失自己,做着一个守渡人应该做的事。她又是不幸的,在她那样花的年纪,对着爱情刚刚有着懵懵懂懂的感觉,却阴差阳错地错过。同时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撒手离去,只留下她一人守着那渡船,陪伴她的只剩下那条黄狗,还有那遥远的记忆。
与翠翠有着千丝万缕的还有大老、二老。翠翠与二老在一次端午节初见就一见钟情。可大老也喜欢翠翠,家里派了媒人为大老说媒,二老则在月圆之夜为翠翠唱了一晚上的歌,可翠翠睡着了,第二天告诉爷爷她在梦里听到了歌声,还采了一把虎耳草。不幸的是,大老后来下水出意外,翠翠似乎成了这莫名的罪人。二老也不顾家人反对,不要那碾坊,要那渡船,他虽然迟迟没得到翠翠的回应,可对翠翠还是一往情深,后来也赌气离开了边城,出去闯荡。
从小缺少母爱的翠翠,内心其实是孤独的,而且没有安全感。面对爱情,只是一再地后退,等待,大老和二老和翠翠也是有缘无份,这和小城边远封闭,人们的思想封建有关。一方受到牵制,一方又一次次后退逃避,结局只能是他们越来越远。
也许也是远离世尘的喧闹,让我们也看到这座小城特有的风土人情,人们都是单纯朴实的,他们都是真诚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特有的文化熏陶下,让我们闻到年代特有的味道。
最终是悲剧的,爷爷未能把翠翠托付给合适的人家而抱憾离世,大老也意外身亡,二老也出门闯荡,翠翠也还是一日复一人的守着那条船,文章的最后,说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和我们如今的社会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文字里的人们是可爱的,让我们体会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淳朴善良的民风,处处体现了人性的善。但结局却是悲剧,是因为思想上的束缚,留下了很多的遗憾。现今的开放的时代,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把心里的想法说出口,我们可以把爱大胆地说出口,至少少了很多的遗憾。但翠翠青涩的爱情却更真切,弥之珍贵。她的娇羞和犹豫似乎更让人怜惜和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