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二的时候,心里健康课,老师当时做了一个小测试,把一些事情按对自己的重要与影响程度排序,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我把别人对自己肯定与否放在第一位。
我甚至记得同学看到我的排序,震惊的眼神,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样一个我,居然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
那个时候我也很难堪,觉得自己满满都是自卑,因为只有自卑,才会特别在意别人的想法,而事实上,那时的自己确实也很自卑,无力反驳,无力争辩。
但是现在再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忽然觉得,自己那个时候的排序并没有什么错误,要是真的觉得哪里有不妥,那便是个人对字眼的死抠。
我那时放在第一位的是,别人对自己肯定与否,不是是否在意别人的眼光。
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是一种结果导向,但是否在意别人的眼光是一种过程行为。
记得之前我爸和我说过一件事,我老家的邻居,大我几岁的一位哥哥,上学时学习成绩相当不错,考上了重点高中,用别人的话来讲,就是清华北大的苗子,在一个小农村,能出现这样一个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人才,实在太不容易了。
本以为,他的前途定是一片光明,谁知几年之后,不但没有成为大家眼中光宗耀祖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最后反而泯然众人矣。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我问爸爸。
爸爸带着遗憾的口气和我说,性子太拧了呗,那时候学习多好,老师也都喜欢,毕业之后非得不听劝,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去大西北,谁劝都不听,结果回来啥也没混成,到现在据说租个摊位,卖菜去了。
当然,没有亲眼所见,农村流传的话不可信,所以我爸所说的事,我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我想这位邻居哥哥的状态便是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但是同样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
我赞同这位哥哥,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毕业后他选择了去西北,真的就是想为西北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一份被升华了的理想,不应该以大家现实中大家公认的理想生活拿来做对比。
而他毕业后,选择自己租摊位卖菜,也许真的就是选择另一种方式创业,毕竟大学生卖猪肉的先例不是没有过。
但问题是,他不在意别人眼光的过程行为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获得别人肯定的结果导向,这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基于我对整件事情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所以无法真正揣摩他心里的想法。
只是我觉得得到别人的肯定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只管坚定去做,前提是你认为这条路一定是对的,是自己肯花精力肯花时间肯花热情去做的,至于结果与否,时间看得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