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知道杨绛先生,但其实并不了解,直到先生去世之后,才有幸读了她的著作《我们仨》。
其实这本书一直在我购买的书单之中,却因为其他书目的原因,一直没有购买。恰好近段时间闲赋,在图书馆待过一段时间,意料之外翻到这本书,就一口气从下午3点看到了晚上,终于如愿地“吃完”。
杨绛先生的文字通俗易懂,但又独具匠心,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我看完一遍之后没有怎么理解,在读完第三部之后才回味过来,原来先生是用“梦”的方法讲述了钱钟书先生和她的“圆圆”去世前后的故事。从先生“着急”的文字和语气中,切身能够感受到那时的先生,内心是多么的担忧和痛苦。蹒跚着辗转在自己丈夫与唯一的女儿之间,心中多么难过才会每晚出现一场场“梦”?也许这就是妈妈对女儿无时无刻的牵挂,百转回肠的思念与担忧,对丈夫被病痛折磨的心疼和不忍。
杨绛先生无疑是伟大的,她是伟大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妻子。从二十四岁开始跟随丈夫出国求学,从牛津旁听到怀孕生子再到法国巴黎,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独自做饭掌厨,然后因为战火蔓延至巴黎跟随丈夫回国。先生一家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也经历了人间冷暖,享受过从低层爬上高层时的喜悦,但也尝过从高处摔下来的痛苦。我佩服先生作为一个女人的毅力与坚持,但很佩服他们一家为了国家事业无所畏惧地付出。
看完整一本书,也许花了我很短的时间,但给我的感悟也许是一辈子,先生对待家庭,丈夫,孩子的爱,以及先生对待文学的执着,都在感染着我,我所有幸,能在偶然之间看完这一本书,感受到了一代风华女子的爱与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