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偶读《我们仨》随笔

偶读《我们仨》随笔

作者: 蔡家小肥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00:47 被阅读0次

      一直知道杨绛先生,但其实并不了解,直到先生去世之后,才有幸读了她的著作《我们仨》。

      其实这本书一直在我购买的书单之中,却因为其他书目的原因,一直没有购买。恰好近段时间闲赋,在图书馆待过一段时间,意料之外翻到这本书,就一口气从下午3点看到了晚上,终于如愿地“吃完”。

      杨绛先生的文字通俗易懂,但又独具匠心,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我看完一遍之后没有怎么理解,在读完第三部之后才回味过来,原来先生是用“梦”的方法讲述了钱钟书先生和她的“圆圆”去世前后的故事。从先生“着急”的文字和语气中,切身能够感受到那时的先生,内心是多么的担忧和痛苦。蹒跚着辗转在自己丈夫与唯一的女儿之间,心中多么难过才会每晚出现一场场“梦”?也许这就是妈妈对女儿无时无刻的牵挂,百转回肠的思念与担忧,对丈夫被病痛折磨的心疼和不忍。

      杨绛先生无疑是伟大的,她是伟大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妻子。从二十四岁开始跟随丈夫出国求学,从牛津旁听到怀孕生子再到法国巴黎,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独自做饭掌厨,然后因为战火蔓延至巴黎跟随丈夫回国。先生一家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也经历了人间冷暖,享受过从低层爬上高层时的喜悦,但也尝过从高处摔下来的痛苦。我佩服先生作为一个女人的毅力与坚持,但很佩服他们一家为了国家事业无所畏惧地付出。

      看完整一本书,也许花了我很短的时间,但给我的感悟也许是一辈子,先生对待家庭,丈夫,孩子的爱,以及先生对待文学的执着,都在感染着我,我所有幸,能在偶然之间看完这一本书,感受到了一代风华女子的爱与情。

相关文章

  • 偶读《我们仨》随笔

    一直知道杨绛先生,但其实并不了解,直到先生去世之后,才有幸读了她的著作《我们仨》。 其实这本书一直在...

  • 明日归郴——无事吐槽槽

    偶读《野客丛书》,或曰此书与《湘素杂记》、《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四书并称笔记之颠。吾先时已阅《梦溪笔谈》,深为...

  • 【偶读向秀《思旧赋》】* 随笔

    近日,心情悒郁,抚思缅邈;转念又想,诚乃无聊之闲愁也;甚至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百无聊赖时,只好翻翻闲书。尽管那些...

  • 读书随笔《我们仨》: 一个万里长梦

    读书随笔|《我们仨》: 一个万里长梦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绛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

  • 《我们仨》的有趣事

    《我们仨》的有趣事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

  • 偶读

  • 偶读

    夜诵太白诗,心中久难复。 子美言无敌,岂有衅敌乎? 流文脑海潀,刻诗胸壑纵。 辗转万千回,豪气意尚浓。

  • 偶读

    瑟瑟竹枝瑟瑟风,柴门庭户柴火冬。 短桥明灭巢云瘦,胡笳缥缈愧月浓。 多闻草莽戕粉黛,几曾红袖累英雄? 转头亟亟皆行...

  • 17/70 D007 才子佳人都别装

    最近偶读巫昂的随笔,吃惊地看到,这样一个长发飘飘、面容清秀的女子竟这样写道:“长得越像贫民窟的地方,我住起来越踏实...

  • 爸爸,一个沉重的称呼

    读杨绛的《我们仨》,总是在平静中惹人哭泣,“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满怀过去63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偶读《我们仨》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wa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