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便写写啊随笔散文读书
读书随笔《我们仨》: 一个万里长梦

读书随笔《我们仨》: 一个万里长梦

作者: 细雨叮咛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19:14 被阅读51次

    读书随笔|《我们仨》: 一个万里长梦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绛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初识杨绛先生源于钱钟书先生这句广为流传的情话,早年读过钱老的名作《围城》,却从未拜读过杨绛的作品,据说她是钱钟书眼中“最美的妻,最才的女”

    想来周末闲暇无事,又看天气预报降温有雨,心想能够窝在宿舍一整天对于我种宅女真是极好不过了,便在当当下单了几本畅销书,当然《我们仨》也是其中一本。

    上班起不来,周末却早早就醒。于是打开网易云音乐,再泡上一杯热茶,坐在地上细细品读,牛皮纸的封面仅有书名和作者,极其简约大方,看到喜爱之处随手便拿起笔写写画画,这也是我钟爱纸质书的原因之一,强行给无聊的周末时光增添一点生活的仪式感。

    赌书泼的消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说的大概就是如此了。

    翻看前两章的时候,我有点恍惚。写的净是一家仨人的梦境,寻梦忆梦,梦里的寓所古栈道,梦里的路一深一浅,却恍然于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如杨绛先生所言“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全书前两章“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洋洋洒洒地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家中仨人相依为命,二人相继患病的情感体验,极其简短,最终一句“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便匆匆了结。

    而全书第三章“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开始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相知相依并在牛津大学喜得爱女,这期间一家仨口的生活趣事和坎坷经历,直至1997年爱女钱媛去世,1998年丈夫钱钟书逝世,相亲相爱的仨口之家只留下杨老一人,63年间一家仨人之间的真实写照:一个国学大师,一个翻译名家,一个著名学者,相濡以沫,读书为乐,患难与共,不理世俗嘈杂的生活。也是全书中最触动人心的地方。

    读到钱杨二人英国留学期间,每天一同看书,一同散步探险,一同搬家做饭,在柴米油盐酱醋之间感受人间烟火,在浩瀚书海中洗涤心灵,单纯快乐的二人世界,让人甚是欢喜,当然,随之女儿阿园的出生也给二人带来了许多快乐,之后回国工作、同甘共苦、也让这二人世界变成了我们仨的故事....

    而文中一个小细节让我尤为感动的是:在杨绛母亲去世时,杨绛十分悲情并写道“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情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人最怕的大概不是难过,而是难过的时候无人劝慰,这也为后来至亲至爱的二人逝世,失去挚爱只留杨老一人的悲恸做了铺垫。

    正如杨绛先生在后文所说的“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们仨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了。

    这一生长叹,引人深思。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用心写就的书,朴实无华,自然细腻,温婉平实的文字中又蕴涵着深邃和厚重。读完此书,不敢说感触深刻,但其中的脉脉温情,却也引人思躇良久。

    因为工作中日常写推文甚是烦躁,便懒于写读后感了甚至觉得一个人疯言疯语毫无意义,直到下午竟有朋友说道“写写吧....待微博拜读你的读后感”甚是羞愧难当,于是又开始胡言乱语,胡编乱造,胡思乱想,胡胡胡胡啦....

                                                                许来日方长  有几人来往

                                                          若夜微凉无眠   拂一窗细雨叮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随笔《我们仨》: 一个万里长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j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