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极限,莫过于皇权。读罢千年封建史,万数帝王传,个人感觉,除过五胡乱华时的禽兽们外,当数明朝初年的两位帝王,将其发挥到了残忍暴虐的极限。
第一位,洪武皇帝,且不说终其一朝,臣子们被杀得人头滚滚,单明初瓜扯蔓抄的四大案,就足够显现他的本性。当然若不是蓝玉案,基本杀尽了军中悍将,孙子朱允炆又何至于会任命李景隆这个废物,对战燕王朱棣。
而打赢靖难之役后的朱棣,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狠辣,不次乃父。胜利后的大屠杀,且放一边,他对忠于礼法、忠于建文帝的臣子及家眷们的残虐,也算是千年少见。
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让我们从儿时,便知道了宋濂这个名字。所谓明初三大家之一的宋濂,面对喜怒无常的洪武皇帝,虽然饱受尊崇,又是给太子当老师,又是高官得做,但他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提前便告老还乡了。
即便退休了,做人谨慎的宋濂逢年过节,仍然要上京,来给朱元璋祝贺。朱元璋把宋濂夸得,君臣二人,“执手相看泪眼”。在回家的路上,朱元璋给宋濂又写了两篇文章。
君臣相得的戏码盛大上演之时,一场准备多时的屠戮也拉开了序幕——胡惟庸案。成千上万人被网入其中,尚沉浸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皇帝”的宋濂,也没逃脱。朱标赶紧给自己的老师求情,但杀心已起的朱元璋,压根没理睬这位继承人。马皇后也出面求情,但朱元璋还是不答应。直到了马皇后不再吃肉,朱元璋问为什么,马皇后:说提前为宋濂祈福。朱元璋方才把宋濂的死罪,改为了流放,但是仍把他的儿子、孙子杀掉了。
宋濂到了四川后,没多久也死了。有说是病死的,也有说是上吊自杀。年逾古稀的宋濂,处处小心谨慎,终究还是没有逃过灭门之劫。
与宋濂同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中的高启,在明初时,几乎享受着跟宋濂差不多的礼遇,先是参与编修《元史》,后来受命教授诸王。结果,就因为在写文章的时候,写了“龙盘虎踞”四个字,被朱洪武认为是歌颂张士诚,判了个连坐腰斩。
宋濂的学生,明初的另一位大儒方孝孺的父亲,命丧于朱元璋的空印案。朱允炆即位之后,令其主持修撰《太祖实录》,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结果朱棣靖难之役后,因为方孝孺不肯合作,对其判处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诛十族惩罚。
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解缙,深受朱元璋的赏识,朱元璋甚至在私下以父子关系想交。朱棣即位之后,对解缙也是十分看重,曾经对他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不可一日无解缙。”礼遇之佳,让人不敢相信。解缙主持校改《元史》,补写《宋书》,总裁《太祖实录》,主编《永乐大典》,结果,就因为朱棣在外打仗之时,解缙拜见了太子朱高炽,被朱棣以“无人臣礼”逮捕入狱。狱中一蹲,便是几年,直到一天,朱棣检阅诏狱名单,看到解缙姓名,问了一句:解缙还活着吗?!心领神会的锦衣卫纪纲随即下令,将解缙用酒灌醉,埋到积雪中,活活冻死。
据说,身处洪武皇帝时代的朝臣们,每日上朝,均要与家人,做生死之别——谁知道此一去,是否还能活着回来……
权力张牙舞爪起来,与荒原恶狼无异。围绕于权力周围,便如与狼共舞,若是狼腹满满,倒暂可留条性命;一旦舞于饿狼身旁,丢了自己性命,也还罢了,全家老小,一起送命,那才真是悲催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