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皆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标注出处和作者
网上有个段子:每个保安都是哲学家,他们每天反复追问三个哲学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晓伟(化名)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了好几年,没有答案,最终决定来找我做咨询。
我很好奇他为什么去北大做保安?
他说因为看了一本书《站着上北大》,讲的是一个保安逆袭的故事,也因为恰好信佛,感觉这是佛的指点,于是就去了北大。
晓伟家在农村,高考时只考上了一所民办大学,读了几个月就回家照顾母亲了,母亲生病在床,还有年幼的妹妹,父亲出门赚钱养家。
几年后母亲去世,晓伟才重新走出家门,因为父亲告诉他,“你应该打工赚钱了。”但是对于父亲所做的工作,晓伟不喜欢,别人建议他去学点实用的技术,他也不感兴趣,本身性格非常内向,胆小,几年不和外界接触,晓伟的内心和一个单纯的小孩子一样。
晓伟不太和父亲聊天,因为父亲脾气火爆,总是指责他,母亲生前也是非常内向,很少话,晓伟也没什么朋友,就是爱看书。
所以当时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就去了北大做保安。
网上那么多的北大保安逆袭的故事,你随便一搜就会蹦出来,我问晓伟你在做保安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他说感觉和网上说的不一样,工资低时间长,感觉没事干又荒废时间。但是学习氛围很好,他有时间的时候也去听课,看看那些“好学生”都在干什么? 能近距离的接触他们,听到很多新鲜东西,就想完成一些事改变自己,所以去了西藏,还有人生第一次蹦极。
我继续问:“回来以后呢?”
晓伟说通过这两件事,感觉自己也能做成点事,也是有一点能力的,之前他一直活在自卑当中,总是被打击,被排挤,被别人看不起。
童年阴影容易伴随一生
自卑,没有自信,大多数是因为原生家庭没有给到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晓伟的家庭很显然是这样,而后因为内向不敢表达,在学校受到排挤,也给晓伟造成伤害,之后,本该是应该和同龄人接触,走出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晓伟在家被“封闭”了几年,加重了他的不自信,对社会的适应性变得更难。
晓伟的整个成长过程几乎没有任何支持力量,所以他用佛学来做自己的精神寄托,用看书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所幸,他还是勇敢的走出来了。
也许进北大当保安真的在10年或者20年之后回想起来,是他生命的转折点,至少在精神上指引了他。
北大“扫地僧”
晓伟在辞了保安工作以后,又做了几份工作:某网站的呼叫中心客服,仓库管理员,文员,操作工,还做过各种兼职,打电话,发传单,打字录入,扫码等等。
大多数没有学历的人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能做的工作很局限,都是一些技术含量很低,带有体力性的,或者简单的操作类的工作,虽然他们也想升级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向往“白领”的生活,但是一个学历门槛就把他们永远拒绝在门外。
晓伟也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报了自考大专,自考本科,就在上个月,自考大专全部考试通过了,可以拿毕业证了,本科明年预计可以拿到毕业证。
如果问什么可以改变命运?我觉得对于没有任何资源,或者资源匮乏的人来说,读书是唯一的捷径了。
我唯一感到意外的是晓伟报考的学科是心理学,他说因为对心理学感到好奇,通过学习心理学,他开始能辨别自己的一些情绪了,知道哪些是坏的情绪,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理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每个人冥冥之中都会自我救赎,我觉得晓伟学习心理学就是这样,他的潜意识中可能想找到一些答案,我到底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尤其是对于自己的成长和未来,他希望可以理出头绪来。
除了报考学历,晓伟也积极的报了很多线上的课程,比如写作课,他希望通过写作写小说可以赚钱,比如自我成长课,他希望可以长成最好的自己,但是最后都收效甚微,而放弃了。
晓伟是马拉松的爱好者,他经常跑步,还跟着一个民间跑步团体跑步一段时间。
他还喜欢美术,在北大听了西方美术史之后,好像更加喜欢欣赏绘画作品,经常去国家美术馆看画,他说喜欢那种意境。
他喜欢读小说,虽然读后感其实写不出来什么,但是沉浸在里面,就感觉很好。
晓伟34岁了,他父亲说他不务正业,不现实,正常这个年纪的人应该努力赚钱,娶妻生子,但是他还在“乱花钱”,学学这,看看那,家里人建议他学习开挖掘机,或者和父亲一样修理电机,很实用,能赚钱。
但是晓伟觉得,要接触积极向上的人,要在干净、安静的环境里面工作。有素质的人会更礼貌,他已经害怕了从小被排挤被奚落的感觉。
自从他来北京以后,接触了很多有素质的人,那些人都夸他有礼貌,真诚,善良,愿意学习,爱读书。晓伟说他喜欢北京的环境,再不愿意回老家被人说。
很多人在职业迷茫的时候,不知道向外探索,只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打转,结果转来转去还是老样子,总也走不出来。
晓伟最大的优点是,他积极的向外走,能够接受新鲜的思想,尝试很多新事物,虽然步伐很慢,显得和年龄不协调,但是他一直在走。
说起理想,估计很多人都会自嘲说:“什么是理想?理想对我来说是奢侈的事。”这也是很多人容易迷茫的原因,没有信念和追求,往往为了钱工作,但是没有价值感,也没有找到成就感。
人生有理想就有了方向
晓伟的理想最开始是想当作家,但是通过在网上报了一个写作班以后,他发现好像很难实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不好,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于是放弃了。
我们一起讨论了很多职业,但是从晓伟目前的能力匹配来看,可能都需要先提高能力才行。
晓伟的兴趣很广泛,对很多领域都抱着好奇的心,是典型的“理想主义”性格,但是实际从业技能严重缺失,比如太内向,和人沟通不是特别顺畅,而且在人际关系中,胆小,敏感,自卑。他对于实际型的技能不太感兴趣,也从没有学习过,但是对于帮助他人的工作很向往,比如老师,他认为教育别人很有意义,并且老师的社会地位高。
我们一起讨论了老师的职业,并且让他去做了职业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之后,晓伟依然坚定的在几个选项中选择了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很多客户来咨询,其实自己的心中是有目标的,只是想找个人告诉他:这条路可以走,加油!
我觉得晓伟就是这样,他可能更希望我可以坚定的支持他,无论结果与否。
最近是教师资格证报考季,今早上我帮晓伟询问了报考资格的事,可以报考,但是依然提醒他,目前教师考编年龄基本限制在30以内,少数放宽到35岁,晓伟说不管怎么样,还是想试一试,我说好的。
晓伟的咨询已经做过2个月了,这两天才整理好咨询报告给他,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给他更直接的帮助,更理想的路,我的内心很纠结,感觉一直卡在那,不能释怀。
直到昨天终于想通:目标并不是GPS定位,定在哪里,然后规划路线,走过去就好,职业目标必须因人制宜,只能是结合现有的资源,现有的条件,积极整合,根据得到的线索,一步一步推进。
也许有的人,资源丰富,我们可以直接制定清晰的目标,通过规划,短期就可以看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还有很多人,条件和资源都匮乏,别人在思考如何构建高楼大厦,而他们只能从挖地基开始,这个时候,即便有一个看起来很难实现的目标,也会推进他们的行动,能有希望。
晓伟没有得到老天的优待,先天资源不好,后天成长过程也不顺利,但是他有一颗追逐理想的心,如果把人生定为80年,他也是刚刚起步而已,慢慢来,追逐理想的过程,也会让他的人生更有意义,起码让他自己觉得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