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是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来的,他开创了积极心理学(在此之前,心理学一直把研究重点放在精神疾病等消极方面),使心理学不再局限于疾病和消极部分,提倡“预防重于治疗”,开始对人类心灵的积极部分比如:幸福,乐观,美德等方面开始关注。
乐观者面对坏事,认为是暂时的,是一个挑战,自己会努力去克服。而悲观者,面对坏事,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或努力在自己身上找错,并且会牵连到自己的其他方面。
悲观的成因是:习得性无助。经历过无法逃避电击的狗,后来即使到了一个可以逃避电击环境,也学不会逃脱。在人身上则表现为:如果一个人,在特定事件上不断尝试,总获得失败的结果,那他后续就会放弃努力,甚至将这种放弃的状态泛化到其他事情上,在自己可以掌控的事务上也选择不作为。
消极的解释风格是悲观的成因,解释风格可以从:人格化,普遍性,永久性三个纬度来解读。例如:坏事发生时,悲观者将原因指向自己(人格化),一件事情坏了,悲观情绪会泛化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遍性),并且很长时间难以恢复,认为坏事是永久的(永久性)。
调节解释风格,可以预防习得性无助。例如坏事发生时,将原因归于外界因素而不是自己,也不将坏情绪泛化到日常生活,认为坏事只是暂时的。
ABCDE技术可以对抗消极的解释风格。A,不好的事。B,事情发生时的想法。C,想法产生的后果。D,搜集证据,反驳自动想法。E,反驳后受到启发,做出更有建设性的改变。举个例子:我控制饮食已经两周,但这天下班后,同事邀请我出去聚餐,我吃了很多肉和有热量美食,回到家很后悔,觉得前面的控制前功尽弃,就对自己说:我好没用,总是半途而废,自制力好差,既然这样,干脆把桌子上的面包也吃了。A,不好的事情是:已经坚持两周的饮食控制被打破,还吃了好多肉和主食。B,事情发生时的想法是:我没用,总是前功尽弃,自制力好差。C,想法产生的后果是:我把桌子上的面包也吃了。D,反驳自己不合理想法:我跟同事出去聚餐,不是因为自制力差,而是正常社交的需要,并且已经坚持两周的饮食控制也需要一些放松。E,反驳后受到的启发是:继续自己的饮食控制计划,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每一到两周可以有一次的大聚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