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父母总是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糟糕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注定会一败涂地。
有一个这样的笑话。
一位父亲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拿出考了零分的试卷,暴怒之下,将孩子一顿乱打。
过了几天,父亲回家又看到一张考了两分的试卷,不由分说,又把孩子抓来暴打一顿。
可打完孩子后,冷静下来仔细一看,原来那两分的试卷,是自己小时候的。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边玉芳老师说过:“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于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养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但许多父母,往往忘记自身的教育责任,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致使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甚至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跑道。
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欧阳修,出身贫寒,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两个人相依为命。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只粗略读过些书,勉强认得几个字,但她的远见卓识却令人非常佩服。她并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和自身文化素质的不高,而放松对于欧阳修的文化教育。
郑氏想要让欧阳修读书识字,但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买纸笔。有一天,郑氏看到屋前池塘边长满荻草,马上灵感迸发,将荻草秆当做笔,铺沙作纸,开始亲手教欧阳修一笔一划地练字。她让欧阳修错了擦掉再写,如此反复练习,直到写得工整为止。这就是著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小欧阳修在这样的教育中,很快就喜欢上了诗书,练就了过目成诵的本事。郑氏为了欧阳修能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好书,还常常带他到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也正是由于郑氏这样的精心培养,欧阳修后来终于成为北宋名震文坛的大家。
也许,父母并不需要有万贯家财,不需要有满腹诗书,但至少应该有对文化知识的起码向往和敬畏。父母对于知识、对于文化有向往心,才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感染,逐渐培养出孩子的求知欲望,为孩子知识开拓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