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侠文学创作,完全受到查先生的影响。我不敢自认是这位大作家的素未谋面的学生。但似乎就是如此。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武侠世界中的侠精神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对我而言,我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来自于政治课,不是来自于说教,而是来自我幼年时观看的83版的《射雕英雄传》,其后更来自于他的其余著作。
而今先生寿过九十,我也已近不惑之年。
所以应此活动,表对先生敬慕之忱,也纪念从前读其书的青春岁月。
金庸先生从未受到过高和过多的赞扬和荣誉。
他是我们华人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和大仲马。而尤胜之。
我以为当世华语作家,少出先生之右者。
有人宣称要革金庸的命。可笑。
有人说金庸被古龙超越。无知。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见作者之史识,诗才,学力。此外,亦须有情,其人当有过大欣喜,大苦痛,其人生当有大悲欢。
尼采谓一切文学,独爱以血书之者。红楼以泪写,水浒以恶成,先生之书,亦不能脱略于此。
查先生出身世家,其学问渊博似海,厚重如山。故能厚积薄发。其青年时即只身南赴狮子山下,僻处东南港岛,香港其时尚为英之殖民地。而其人生当国局世事几多变迁,其父被镇压处死,其妻与人淫奔。后长子又投缳自尽。
所以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丧子之痛。先生皆罹之。而先生不特文采风流,胸中亦有豪杰气。故先生之书,仪态万方,观之不倦。
建筑和画作都可以仿作,但不可超越。因为它们如同生命一样,不可复制,不可复演。金庸也是如此。
所以我只能是如同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样,拙劣的模仿一下而已。唯一值得安慰自己的是,我有一个“很不土鳖”的动机。
就是临摹一下先生。写一部好的小说。
但金庸先生说过:“如果作家在动笔之前一心想要写一部伟大的小说的话,他一定写不出来,就算写得出来,也一定不会伟大到哪里去”
我不是很同意。当然就如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十足真金”一样,世人所说的每一句话,大部分都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这句话也如此。
用已经滥用到庸俗的辩证法来看,这句话有正确的一面,或者说主要方面是正确的。呵呵。因为完美的确是美的敌人。一旦过于严肃,过于追求尽善尽美,那么无论建立功业,还是文学创作,都很可能失败。其实大部分的杰作和伟大的成就,都是偶然的或是试验性的开始的。在过程中,人们不断犯错,不断实践,最终得以成功。如果一个人要先学会偏微分方程和气动力学来分析高尔夫球的受力轨迹,才开始拿起球杆打球,如果一个秀才要算尽了每一种可能,制订出绝对完美的计划,完全做好各种准备之后,三年之后才来造反,你可以明白这有多么可笑。
但辩证的看,鸡蛋里挑小鸡的说,这句话也有例外的时候。因为这对他这样才华横溢,有豪杰胸怀的人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但多数人是不行的。
如果一个人不似查先生的胸襟和大才,那么在这样的人看来,创作好像不是本能驱动的无意识癫狂,就是信笔由缰的一堆东拉西扯的家常。但是,一个人的行为怎么可能不被动机支配?什么样的动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当然伟大的行为,确然不一定有伟大的动机,而可能是历史的误会。
可是,但凡伟大的事业,必由伟大的灵魂推动。在现在,时代精神仍然浅薄无聊,所以侏儒更加乐于把伟人的行为归因于见不得光的动机“贪婪,虚荣”,或者是“性欲”推动。他们不是在为人面前挺身而起,而是要把一切高贵和卓越的灵魂打倒在地,这样就比跪着的自己更低。
正如黑格尔所言“真正讲来,内与外具有同一的内容------如果历史上的英雄仅单凭一些主观的形式的兴趣支配行为,那么他们将不会完成他们所完成的伟大事业。如果我们重视内外统一的根本原则,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伟大人物曾志其所行,亦曾行其所志”。
而查先生是历史学家,有沉重的历史感,心怀国是。其笔下的人物,正不乏英雄豪杰。不乏为国为民的侠士。只此一点,就使其拔出群伦。如果先生真如其所写“不想文以载道---”,那么先生是不自觉为之了。艺术诚然可以独立。但真正伟大的人类艺术,绝不可能脱离伦理,脱离民族文化。
而我才份平庸,只好以“伟大的动机”自励,不然我无勇气摹仿先生。
十几年前,曾经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批评先生的作品。这些人纯粹是四无狗烂。无知,无聊,无耻,无畏。老子根本不屑一顾,只当是SB放屁。
先生作品并非全无痛处,如果有,并非是传统的人文精神。以《鹿鼎记》而论,先生正作一国民肖像。可惜讥刺失败,韦小宝这一形象反而为大部分人喜爱。韦小宝无信仰,无特操,无抱持,贪财好色,见风使舵。却让人憎恨不起来。因为韦小宝身上的负面因素,我们大部分俗人都有。正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所以至此先生大概已经明白,侠士和英雄的事业,已经宣告破产。当世人都热爱韦小宝而不是乔峰郭靖的时候,你还能继续创作吗?
其实韦小宝的讲义气,多半是搞圈子,联群结党,党同伐异,假公济私------
中国几千年最恶之俗,莫过重人情而轻公义,人皆行潜规则而非明规则。集体作戏作假。
我们写的武侠人物们,一样不过窠臼。义气不过是一个小圈子的人情罢了。幸而他们是侠士。只和贪官污吏作对。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对善良的人没破坏性。老百姓正欢迎。但总靠侠士也终究不是办法。他们能量有限。所以为国为民的大侠,最后只好落到皇帝和流氓头上。不亦悲乎?所以要么阶级斗争,彻底革命,要么渐进改良,以法治国。此法非统治阶级之恶法,而应为人民之法,精英之法。立法,司法一决于民众之精英,而非群氓或暴君。
金庸先生写君子,多是“以德报怨”的谦谦君子。这和先生自己的性格有关。我却没那么好的气度和容人之量。我也不鼓励容忍和谦退。这样做完全是放弃人格自尊,自贬自卑。如同现下人皆称自己为“屌丝(即JB毛)”而不以为耻。
我以为孔孟之道的君子,正是反乡愿,反虚伪的刚直之士。孔子反问“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而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以金庸先生笔下那些旁门左道,亦正亦邪之士,倒有君子之风。在我看来,这比高大全的过于顽固的郭大侠似乎稍微可爱些。
最值得佩服的三个人物,是胡斐,令狐冲和萧峰。
大概武侠小说的用处,大部分也不过在满足读者的幻想,意淫等等精神需要。我读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YY自己学了上等武功(当然如果能选择,最好不是葵花宝典,牺牲太大),以顿悟的形式了解了武学无上真理。比如“无招胜有招”。但恐怕只了解了“大道”,也不能胜敌无数。武术和所有习成性技术一样,只能是勤学苦练,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任再高深的大道,若无个体的体究践履,也是浮泛无根。形同空话。“他自狠来他自弱,我自一口真气足”。但你束手挨打,果然就能安然无事,伤对手于无形吗?
这是我当年认为的两个痛处之一。另一个是让人产生幻觉,以为古代很美。但这当然是我的少年愚见。难道看了《西游记》的人,真的相信有七十二变,念几句不是人话的什么咒语就有超自然现象发生了吗?除非他神经错乱了。
查先生已经把传统武侠小说这一形式发挥到尽善尽美。在古龙另辟蹊径之后,似乎已不可能发现没有他们两位脚印的道路。
我以为查先生最好的作品,不是他的武侠小说,而是那部附在《碧血剑》后的《袁崇焕评传》。先生仅此一传,足传不朽。当时,它几乎唤起了我所有强烈的感情。它是悲剧中最好的传记,也是传记中最好的悲剧。我一直希望,查先生能够倾其精力才智,大幅增加修订。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先生作一部与袁崇焕相关的历史小说。可惜先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大才迟暮,思之亦令人叹惋。
张铁一
中国, 吉林,长春,榆树。
电话 155 6709 3461
SEP 30,20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