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没问题,但是说话的时机有问题。
说话的底层逻辑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
孔子能做到“时然后言”。
而我们经常会犯什么毛病呢?会在哪些不合适的时机说话呢?
比如,子路被孔子批评,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要盖阙如也,就是不懂就不要说。
不懂还乱发言,这是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被人指出并批评。真不如承认自己不懂,别人还会觉得你谦虚。孔子就经常承认自己不知道这个不知道那个,承认自己种庄稼不如老农。
交浅言深,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交往还很浅的时候,就不要说老朋友之间才会说的话,不然,双方都尴尬,对方可能还会说:“咱俩很熟吗?”
我最近就犯了一个类似的错误。
在一个线上读书会上,看到一个人分享,发现她的哼哈词和口水词不是一般的多,多到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她讲话内容的地步。
因此,我怀着为她好的出发点,建议她留意这个赘词的频率。
但是显然这个人并不太接受,或者说她没有这个意识。我还建议她去把线上视频找回来自己看看。
结果到了下一次还是这样,哎呀,我真的是听不下去。什么感觉呢?就是杂草多到把麦子都给掩盖了的感觉。我就是个老农想收麦子,也太难了吧!
我好心给她记录了哼哈词出现的次数,短短不到10分钟的发言仅这一个哼哈词就有200个啊!还不算其它的哼哈词。唉唉唉~
不过,因为我跟她一点都不熟悉。大概在她看来,我这就是找茬吧!
这个女生理所当然地没有感谢我,还指出了我的问题。认为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指出别人的问题上,而应该关注别人的分享对我有什么帮助。
我想说,一个演说者难道不考虑听众的感受吗?我倒是想关注收获,但是难度也太大了呀!如果不是为了记录哼哈词,我其实早就听不下去了!
我能这样说吗?
我当然不能这样说,这样说就要彻底拉黑了。
真话很多时候就是伤人的,还是给人家留点面子吧!
所以,我说:是的,你说的对。
然后默默把她删除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倒也不是因为她点了我,人际关系而是不舒服就删。
复盘一下,我犯的错误就是好为人师,跟一个不熟悉的人去提这样中肯的建议。而人家也不了解我,我也不是一个权威形象出现在这个群体,就出现这样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情况了。
但咱不能抱怨为什么人家把你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咱得思考怎么才能不让对方把好心当成驴肝肺。
总结,时然后言。
道理明白,但很多时候还锻炼我们忍耐的功夫。
不合适的时机,忍住,不说。
这才是考验修为的时候。
~~~~~~~~~~~~~~~
觉察一下自己,在这件事上又有愠怒,有点小生气。
原因呢大概就是自己信念上强烈认为对的事情,结果却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
其实,我有点过于傲慢了!为什么我认为对的事情,别人就也要认同呢?
这世界是根据我的意志来转移的吗?
当然不是!
那么,我为什么需要别人来认同我认为对的事情呢?
因为我希望自己是有影响力的,是一个权威的形象。
为什么我需要自己是一个权威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