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尚书》笔记34:周书·周王朝的建国说明书

《尚书》笔记34:周书·周王朝的建国说明书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4-08-20 11:02 被阅读0次

    《尚书》笔记33:周书·周王朝的建国说明书

    按照儒家的分法,学者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生知安行”者、“学知利行”者和“困知勉强行”者。以此对照的话,尧、舜发挥自身天性而承率各自天命,算是以“性”而成,应该属于“生之安行”的范畴。商汤和周武王躬身入局,依“身”而行,存心养性努力事天,通过一场战争而卓然立命。算是修“身”而成,应该介于“学知利行”和“困之勉强行”之间。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周文王的隐忍经营、韬光养晦,周武王果断发动了讨伐殷商的战争。讨伐过程中,武王不断发表各种统一思想的誓词,极力宣扬这场战争的正当性。先后通过上、中、下三部《泰誓》和决战前的《牧誓》提振讨伐队伍的信心,最终一举击败殷商。

    武王发动了艰苦卓绝的对于殷商王朝的讨伐战,此次讨伐战后,武王狩归,责令史官将此次讨伐战的始末一一如实记录,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尚书·周书·武成》。

    《论语》中,孔子对武王伐纣后留下的音乐有过一段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在孔子看来,《武》作为音乐,像《武成》这件事一样,是周全、完美的,在人心向上、向善方面,却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后来孟子对这件事的态度更加鲜明,他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让孟子质疑的地方在于他坚信“仁者无敌”——周武王作为仁者的代表,怎么会把一场碾压战打到“血流漂杵”的程度。

    从孔子、孟子的态度来看,武王伐纣这件事本身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正因为如此,武王才要在事后特别要求史官将这件事的始末记录清楚,也算是为周王朝的建国情况自备一份说明书。

    一、月亮代表天意站在周人一边

    不是周人迷信,实在是总得有些说法和对手旗鼓相当、同频共振。商纣王讲“我生不有命在天”——我生下来就为天命所眷顾。周人只好以“事实”为依据,一月壬辰日,月亮黯然无光,第二天癸巳日,武王一早从镐京出发,开始伐纣。四月的时候,月亮开始发出光辉来的时候,武王伐纣而归,到达丰邑。

    月亮女神代表天意眷顾于周人,至少在伐纣之战期间是如此。后人信不信由后人,史官反正是信的。

    二、武王是不崇尚武力的

    武王伐纣从商地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停止武备,施行文教,把战马都放归华山的南坡,把服役的耕牛都放归桃林的旷野。很有点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味道。

    武力夺取政权这种事,本身就是双刃剑。商汤因为夏桀的暴虐而举兵讨伐,虽然取得了完胜,仍然有“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的担心,他很害怕后世以此为例。实践证明, 商汤的担忧不是多余的。若干世后,周武王仿效他当年的做法,取得了讨伐商周之战的胜利。

    当年商汤的忧虑,何尝不是此时武王的忧虑。他能做什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是他的姿态。为伐纣之事写个说明书就是他的姿态。

    之后,武王在周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甸服、侯服、卫服各个邦国的诸侯们参与了助祭。此后,武王又祭祀了山川诸神,向诸神宣告伐商已经大获全胜。这一系列操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昭告天下、安定人心。

    《周易》中有一卦为风行水上“涣”卦,涣卦的卦辞讲“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意思是说,君王借助祭祀、修缮宗庙之事,来收拾人心,表达息战止戈的美好愿望。纵然是表演,武王演得也很到位。

    三、“造反”不是轻而易举的

    武王向众人讲周人的历史,从后稷建立邦国开疆拓土,到公刘解放思想拓展前人功业,再到祖父古公亶父开始经营王者大业,到文王受天命,安抚天下,达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的程度,周人一路走来,是不容易的。所谓“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累积七代人以上在德业上的持续精进,才有了武王手中的周人气象,才算是拿到了讨伐暴虐的商纣王的“资本”。革命是要伴随流血牺牲的,“造反”这种事哪里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紧接着,周武王讲了自己从父亲文王手中,结果老人家九年未竟的事业,继承老人家的遗志,上告黄天后土,下告名山大川,求得天帝诸神的支持,寻求仁人志士的辅佐。累世之功加上天帝成全,再加上仁人助力、民众归心,如此才有了讨伐之战的胜利。

    决战之时,商王受的大军如同广袤不变的森林一般森人可怖。但商王失去人心太久了,他的先头部队临阵倒戈,掉转头去攻击后续部队,商军因此打败,血流成河,把丢弃的兵器都染红了。

    革命是要流血的,“造反”不是轻而易举的。或许,这也是孟子认为《武成》不可全信的原因。其中,掺杂着武王的戒慎敬畏。

    四、“造反”不是目的,代天安民、恢复秩序才是

    讨伐之战胜利后,武王废止商王受的暴政,恢复商代先王原来的善政。做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一是释放了殷商的贤人箕子;二是整修了贤人比干的坟墓;三是礼敬了商容的故居;四是散发了鹿台囤积的财货;五是发放了钜桥仓库储藏的粟米。这一系列操作,奖赏了四方百姓,使得万民心悦诚服,安定了人心,恢复了秩序。

    此后,武王进一步设立五等爵位,划分三等封地,对官员唯贤是举,对办事人员唯能是用。对百姓注重五常之教——教之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强调民食、丧礼、祭祀三件事的重要性,弘扬忠厚诚信、有德有功的社会正能量。造就了武王特有的“垂拱而治”气象。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人人都可以自己去琢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尚书》笔记34:周书·周王朝的建国说明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gm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