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叙事中明哲理,在反思中学写作——兼评第四期作业

在叙事中明哲理,在反思中学写作——兼评第四期作业

作者: 高原野菊花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22:36 被阅读0次

            教育叙事所叙之事之所以是有意义的,它一定是对儿童成长、班级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都有着必然的关联,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能给教育带来些许的感动。老师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这样的意向逐渐明朗了起来。我们如何从繁杂的工作中找到写作素材呢?或许,慢慢的品读作品我们就可以嗅到其中的味道。

          毛秋云的一篇《做学生的榜样》,就因为老师以学生为题材写了一篇《我也拥有“一株紫丁香”》的文章,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的掌声,也就抓住了孩子们那颗纯真的爱念老师的童心。在课堂上明显感觉到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氛围变得浓厚起来了由此而得出:如果一位老师能时刻、处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自然会在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受到熏陶、感染,变得积极向上。看来,写作的目的还应该是指向对孩子的“榜样”的影响。

          杨久琳的《让孩子改变 从爱他开始》,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关爱给孩子带来的变化,从“边缘人”到懂得感恩。我得到的结论是:一味的批评、惩罚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信心,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关爱,也许我们的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孩子发生改变。每个问题孩子身上一定有其闪光点,我们每位教师只要有一双慧眼,用放大镜去看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孩子各方面的习惯会慢慢有所改变,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修行,作为教师,唯有用我们的爱默默耕耘、滋润,相信会看到花儿绽放的那一天。看来,我们的教育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王帮琴《厘清线索,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课堂带来的“红利”,唯有厘清线索之后,依照语文要素的关键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组长这个“官”,我们的合作学习才会更有方向,更有效果。虽然这次的小组合作学习耽误了比较多的时间,但在课文的后续的学习中却达到了顺理成章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案例,越写越有感觉。

          熊照平《特别的关心》中的问题孩子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老师想在她们身上找闪光点都没办法,能够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放,给孩子以自信,或许就成为解开孩子心灵之窗的钥匙。得出的经验是:我们作为基层的教育者,能做就是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放大优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做到特别的关心,让学生既能快乐的成长,又能自觉的学习。这样,得到了同行的青睐,这何尝不是教育的幸福!

          谢洪群《给予教育善良的出路》得出的结论是:面对教育,我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唯分数论英雄的老师,不再是一尘不变的教书匠,余生的精力一定要在自己的工作中,竭尽全力,奔赴学生的希望,完成自己的心愿,决不让一个学生辍学,要让学校成为他一辈子的根,要让教育有一条名叫善良的出路,这条路上的人是所有学生!成就他人,也愉悦了自己。尝到了教书带来的快乐!

          郑琼艳是新成员,一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语言的犀利,故事的精彩。因为一次家庭作业的需要,让父亲的辛苦工作触动了孩子敏感的神经,让孩子感恩之心萌发受到教育。看来,生活中的小事,就是做好教育的大文章,也是我们搜集素材的很好的路径,加油!

          杨丽的《我在播撒阳光的种子》,老师对教育现场的问题意识启发了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学已经一月有余了,可还是有三两个孩子因为不肯入园而让护送的家长伤透了脑筋。隔三差五,都会在幼儿园门口上演一出家长与孩子的全武行的“大戏”。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该怎样做,立场?方法?期待?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王开珩的《别样的童年》,从一节口语交际课入手,本以为自己已经对孩子们了如指掌,对孩子们的表现不抱什么希望,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表现征服了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足够精彩,还是源于老师的大胆放手。如果老师还是受惯性思维的影响片面的定义学生,课堂上去包办,这样,累了自己,也成就不了别人。老师最后不得不感慨:在恰当的时候,不妨给孩子们读一读家里人的历史,以史为鉴会更好。

          柳光荣的《教育有时候需要转个弯》,或许就是因为直来直去的原因,把教育弄得太认真,才让我们找不到快乐,找不到教育的出海口。转个弯,或许就可以遇见更好的教育。故事娓娓道来,给我们有画面感,这样的小事或许随时都再发生,可就是缺乏发现的眼睛,还有懒于动笔的习惯。“那不经意间的一则批语,改变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郑秀妃 的《放慢脚步,陪“蜗牛”前行》,让我们感受到老师的耐心和细心,更多的是教师的爱的给予与付出,低年级孩子就是像是一只只灵动的“蜗牛”,但他们内心敞亮让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停下来欣赏他们,鼓励他们.......特别是那些掉队的“蜗牛”,更需要关爱,更需要等待......

        在教书育人这条道上,难免会碰到几个“晚生长,晚开花”的孩子,也会遇到像“蜗牛”一样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们有时候就总是控制不住那份焦急的等待,那份期望给予教导的心。殊不知,你把孩子逼进了“死胡同”,也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唯有教师心中有爱,给予孩子以包容,激励和唤醒,我们才会看到眼中有光的孩子。如果我们在孩子“痛处”给孩子点燃一盏希望的灯,走出阴霾,走出困境,把爱付诸于细小的行动,一定会感受到教育的无限温暖。加油!伙伴们。

          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育行为背后都有着一个精彩的故事,只要我们善于去追问,善于去发现,善于用文字去记录,一定会找寻到教育的密码,一定会找寻到精彩的教育故事。或许,故事就藏在你与问题孩子之间,故事就藏在你的班级管理之中,故事就在你的眼皮底下,只要你愿意,一定会有更多的故事给我们分享。

          我们要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个都是有故事的人,包括你的孩子们,你的家庭生活中,你和你的同事之间。这是我们缺少了那双发现故事的眼睛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叙事中明哲理,在反思中学写作——兼评第四期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gx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