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保守主义者,年纪越大,经历的事越多。我就愈发深重的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于“保守”事物的鄙夷和唾弃。不论是思想上、文化上、行为上的各种保守。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容不下“保守派”。
其实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有两个主流派别,我们将其笼统的分化为保守派和改革派。在西方的语境之中也称之为左派和右派。一般情况下左派往往代表着改革,右派代表着保守。改革即改变传统的、现有的,保守即守护现在的、延续传统的。保守派和改革派是维序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天平,相互起着制衡作用。中国的保守派并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容不下保守派呢?
当我回首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之后,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不是容不下“保守”派,是被碾压在了“百年改革”失败的屈辱之中。自清末以来,一次次改革的失败,让中国人对于改革有了无比旺盛的期许和渴望。这种情绪的累积,直接导致了对保守的厌恶和痛恨。直接将保守等同于落后了。
保守等同于落后,是始于清朝晚期。清朝重大国策的失误,导致了整个社会全面性的停滞不前,落后于了西方兴起的现代文明。虽然东西方曾站在了同一起点上。却在关键时刻出现了对立式的分化,一个演进到了现代文明,一个出现了文明倒退的现象。
清朝晚期,列强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苦难。一份份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终于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出现了一线国族自强的曙光。但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国继续饱受列强宰割。
之后的“开国会”请愿以图自强的运动也失败了。于整个国族的沮丧和绝望中,终于等来了暴风雨般的革命。革命成功了,大家都在期待着革命能带来现代文明,能带来现代文明所具备的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发达,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可革命只带来了混乱,更加深重的把这个国家拉进了苦难的漩涡之中。
好不容易迎来了国家将要完成的统一,一场外辱却不期而至,延续着这个国家因为落后所带来的的巨大屈辱。然而自始至终整个国族都没有放弃对现代文明改革的期许。
终于外辱结束了,一切欣欣向荣。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改革在九万里山河之上如春风一般开满花草。不想内战紧随而至。
之后的事情……
总之,近百年一来,整个国族怀揣了太多的改革梦想,却无一例外的因为各种原因破碎了。于是漫长的一百年里,整个国族都在积累着那厚重的因为保守落后带来的疮疤。
即便你觉得自己便没有感受到这种陈年顽疾的存在,但你所处的环境无时无刻的不在你心里潜移默化着,保守就是落后,我们需要改革。哪怕是我不知道要改革什么,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但你身处于这个国族之中,你就会分享这一块巨大的伤疤,微微一碰,便会产生剧烈的疼痛。
只有当这个国族迎来了真正成功的改革之后,大抵那块伤疤也就消失了。中国人不会再为唾弃保守派,将保守等同于落后。终于开始能够接纳不同的观念。诚如伏尔泰说的那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好在百年的改革的梦想和欲求之中,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终于有一项重大改革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用一种晚于他人一百年却只花费了几十年就完成的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经济改革。
这项改革的成功,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自信。于是在这方面,没有人再唾弃保守派。但大环境下之下也不敢跳出来做保守派。只能在这项改革之中艰难的遨游着,偶尔以宣泄的口吻作出保守派的姿态:“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