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讲一个故事,一个笑来老师分享的故事,很有意思。
讲的是这样一个人,她叫“姚念媛”,这个人从小就是学霸,上学的时候,中学是天津的南开中学,大学读的是北平的燕京大学,留学是在英国读的英国政治学院,留学期间认识了他的先生,她先生姓郑,叫郑康祺。
在那个年代,嫁人后一般都随夫姓,同样的,她也是,所以在后来人们知道她的另外一个名字:郑念,解放后,她老公应该是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办事处的总经理,郑念在她老公去世之后也在壳牌石油公司所任职,她老公大概是在1957年去世,然后那个时期发生了文革,她被无证据的认定是英国间谍,然后遭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她的独生女被活活的打死,她也被抄家了,1966-1973被关押在上海第一看守所,1980年落实政策获得平反,然后离开上海去到香港,然后依据加拿大,再然后又搬到了美国。
在上个世纪1987年前后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上海生死劫》,出版后在英语世界里成为畅销书,好评如潮。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坏事花生,那么大的坏事坏事花生在她的身上,她是怎样去面对的呢?她小的时候就是学霸,是个大美女,是名媛,即便在狱中,也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把自己的牢房收拾的一层不染,做每一件事事情都是遵循着自己的原则去做。文革前,他家收藏了很多文物,文革家被抄,大部分流失,小部分被保留,落实政策平反之后就把这些文物归还给她,但她在离开上海的时候,把所有这些文物都捐给国家了,只身一人,也没拿什么东西就离开了。
老师说这个人很坚强、也很倔强,无论世界发生了多坏的情况在她身上,他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坏人改变自己哪怕一点点原则,她还是要向原来一样生活,即便是被莫须有的罪名关在牢里,她也能想出办法和别人不一样,把自己的牢房收拾的一层不染,因为这才是对于她自己认为活着应该的样子。
这份倔强是难得的、罕见的。
这是一个简化版的故事,后面我又再次到网上搜索了关于郑念的文章,更为详细的了解了这个人,其实,她身上的这种难得的倔强的品质,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是自己所缺少的,她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有自己的原则,并倔强的把这种原则作为自己的信念。
我觉得这种信念是难得的,难能可贵的,在任何时候,都能以一己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这很勇敢,这种品质值得人尊敬。维克多·弗兰克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不能被剥夺。
自己的个人品质还还没有那么强,价值观也没那么正,但我觉得这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方向,慢慢的朝它去靠近,要多去了解这样的人,了解他们的良好品格,学习他们的良好品格,建立自己良好的价值观,并不断的去践行这个价值观,以此为自己的行事准则,形成自己的做事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