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宇辰 一条
我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基于这个职业目标,我给自己定下的短期路径是围绕产品经理需要的多重能力在不同岗位上进行培养:产品运营、市场、数据分析、开发。基于拆解的小目标,我给自己匹配了一条这家从视频转型电商的中期互联网创业公司,作为自己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开端。
一场失败的面试:错位营销
面试「种子计划」之前投递的本是一条的数据分析岗,准备面试时琢磨着:自己是理工科背景,符合;Job Description 要求的技能或者自学准备,或者通过以往的实习实践掌握,符合;
所以,面试结果应该是基于我是否达到对方对于数据实习生的要求产生的。
然而一轮面试下来,我却做了一次对自己的错位营销。
原因在于,谈及校园实践时,没刹住车的自己开始顺着面试官发散的思路大讲特讲自己运营公众号的经验。一方面这是我熟悉并且自信的领域,另一方面一条的媒体性质让面试官也格外关注我的这方面经历,给了我在与岗位不符的方向发散的机会。因此这次面试表面看起来我好像「侃侃而谈」,但是除了自我介绍时提到了自己为了数据岗所做的准备和积累的经验之外,后面全部「跑偏」了。
面试结束后,面试官在微信上问我愿不愿意来一条的视频内容部实习,她帮我争取了一个名额之外的名额。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我第二天就坐上早高峰的地铁从浦东跑到浦西,开始了新一轮的社畜生活。
工作中主动出击: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你是产品经理,是产品,也是用户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打造、运营着「自己」这款产品,同时「自己」也是这款产品唯一的用户。没错,你本人就是产品经理、产品自身和用户的三合一。
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是打造自己的最重要角色,从这一点上看,我们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
我们「自己」身上体现着各种天然的素质和后天培养的能力,我们天生会吃奶,后天学习之后会说话、会走路、会学习,当然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尽相同,培养的方向也人各有异。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本身就是一款独一无二的产品。
「自己」这款产品做得好,我们就过的好,用户体验就好,「自己」如果不尽人意,我们如果过的不好,用户体验就差。从这个角度,我们也是「自己」的唯一用户。
在「一条」的实践
在一条的实习过程中,有一点体会很深,是前面观点中的第一点:要做自己的产品经理。做最关注「自己」这款产品、不断改进和迭代「自己」、为「自己」这款产品寻找更好机会和发展空间的人。
说人话就是:你想从这份实习中收获什么能力,就要尽量争取这方面的机会,从有限的实践机会中无限的思考。
进入一条的视频内容部之后,发现这份工作更多是与内容运营相关。既没有预期的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小目标)的机会,也没有直接和产品经理(大目标)相关的内容。所以怎么办?退出吗?
自己思考了一段时间,同时得益与同事的启发和帮助,得到了两个结论:
第一,视频内容部仍然是一条这家公司里最「一条」的部分,虽然算不算业务盈利部门,但它是大众认识一条的第一渠道,同时直接掌握着一条千万级的用户平台,仍有机会和大量用户数据接触。因此,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以曲径通幽。
第二,自己所在的小团队致力于内容部门的创新实践,主要负责着新上线的内容分享平台「生活帖」的迭代和运营,以及内容与电商融合的全新尝试线上拍卖的摸索和运营。「生活帖」和「拍卖」这两个板块团队小、上线时间短,都存在较大的产品迭代空间。因此,即使作为实习生,也可以较深度参与到这两个一条「子产品」的进化当中。
也是基于以上的结论,我开始在工作中主动出击,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也努力争取这两方面的工作机会。具体我是怎么做的,实习结束后我会另行总结。
最后,十分感谢鼓励和帮助我「主动出击」的同事 Allen,我很清楚的记得入职的第一天他跟我说:「你想要学习到什么,一定要和我们说,这样我们才能帮你,你的实习也才有收获」。这句话对我至关重要,谢谢Allen,虽然我觉得你大概率看不到这篇文章。感谢温柔又贴心的 Kelly,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子又时常对我不吝鼓励,我觉得正因是你,才让我们这个小团队气氛如此融洽欢乐。也感谢其他一起共事的同事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不吝赐教,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