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6读书笔记

5.6读书笔记

作者: meng7277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08:30 被阅读0次

    【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王燕

    [打卡日期]:2020/5/6

    [学习内容]:人类群星闪耀时

    [学习笔记]: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写作方法,被称为“历史特写”,特点是画面感强,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近年来,有一个摄影术语,经常被用来形容历史,叫“决定性瞬间”。含义是:每件事物,都有一个最重要的时刻。能够显现它的全貌和内涵。

    茨威格把这本书命名为《人类群星闪耀时》,就是因为这14篇特写,就像历史上的14个决定性瞬间。

    他说:一个民族,总是要在几百万人里,才涌现这样一个天才。而在天才的一生里,这种高光时刻,也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甚至某一分钟。世界总是在经历了漫长等待以后,才会出现这一“群星闪耀”的时刻。

    我对这本书的解读方式,是把那些独立的故事穿插到一块儿,分两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讨论历史的“决定性”是什么,看看能不能他这种主观的人性视角来讲历史,为什么?

    第二部分,我们来看看茨威格选定的,具体是哪些“瞬间”?分析一下他的历史观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

    在古希腊的知识体系划分里,历史不被当作真正的知识。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学科,唯独不重视历史,因为他觉得,发生过的事用不着考虑,需要考虑的是将要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

    古希腊人的看法,也有他们的道理:历史确实不能提供必然性规律,可以让人对未来做准确预测。但是,人类始终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有人说,在人类意识里,时间概念远远比空间概念重要。

    你可以回忆一下:总体来看,人研究历史和预测未来的兴趣,是超过探索未知世界的。

    我们为什么对历史感兴趣?因为曾经发生的事,虽然不能提供必然性,却在提示着可能性。在缺乏必然性的世界上,可能性就是最重要的消息。另外,从人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上来说,可能性就意味着希望。有希望存在,人才会去积极地选择和行动,继续创造有意义的历史。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历史所呈现的,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值得追忆的事情,是一种精神传统。它可以让人群确认共同的文化身份。

    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历史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研究历史并不是为了研究客观事物,而是为了研究人的精神发展,也就是人性。至于事和物,只是人类活动所留下的痕迹。

    历史为我们传达的重要消息,是关于人性的消息。我们说要“还原历史真相”,这不只是为弄清事实原委,也是借此看清背后的人性真相。

    茨威格最擅长的,就是深入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世界,他被文学评论家们称为“拥有X光透视一样”的心理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他的历史观察方法。

    从效果上来说,他这种方法,不见得就不如那些看上去更客观的方式有效。人们在做历史、社会分析时,一直追求确定性,希望建立普遍有效的标准,也就是尽量接近科学。这种尝试的代价是:标准偏差一点儿,结果就严重失真。

    你看,讲述历史,还是绕不过去人的精神状况和思维方式。而且,还不能仅仅根据历史人物的行为结果去评价历史意义,还要还原人在当时的动机和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思想是怎样变成具体行动的,才能对人性得出全面观察。

    茨威格就是描述这种现象的顶尖高手。我们用本书最后一篇来说。

    这段历史发生在1918年12月,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的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前往欧洲,试图说服英法等战胜国接受他的“十四条原则”。他的这个构想很理想主义,包括取消秘密外交、不要逼迫战败国接受屈辱条约,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等内容。

    结果,在谈判时,因为他的构想没有及时变成合约,僵持的时间越拖越长,欧洲局势发生了变化。此时,美国国内也开始指责他为外国考虑得太多,没有首先为美国人着想。到1919年4月3日,63岁的威尔逊在巴黎病倒了,精神极度疲惫。在4月7日这一天,他试图通过一个强硬措施向其他国家施压。放出消息说自己要回国,也就是说:宁可退出谈判,美国也不让步。

    茨威格写道:“这一时刻,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欧洲命运。”很不幸,这一篇的名字叫《威尔逊的失败》。它的写作时间是1940年,此时二战已经爆发,茨威格的祖国奥地利,被德国吞并。他是犹太人,又是著名的和平主义作家,早就被纳粹驱逐到了国外。茨威格的观点很明确:属于威尔逊的“群星闪耀时”,就在22年前的那一个星期,如果威尔逊能坚持主张,促成提案实现。一战就不会种下纳粹这个恶果,二战将有可能避免。

    我们还是接着来看威尔逊是怎么失败的。此时,威尔逊已经四面楚歌。全世界的舆论都指责他一意孤行,破坏世界和平。曾经有千百万的声音恳求他挺住,现在也都消失了。连战败国都希望他妥协。国内那些支持他的朋友,写信劝他收回成命。威尔逊感到极度的软弱和孤独,最后选择顺从了这些人。于是,所有人又开始赞美他是智慧的政治家。在他听来,这些夸奖是焚烧他的灵魂,他的威望和力量已经一去不返。

    那么,我们来说说,茨威格的历史特写有什么特点。

    我觉得,第一个特点,就是他用精神分析和文学手法,把历史活动和人的心理写到了一起。人们虽然常说“我思故我在”,但历史的发展,既和思想有关,更要基于行动。所以,历史叙事的原则,可以说是“我行动,所以我在”。

    茨威格的历史讲述,既不是客观的编年史,也不是抽象的思想史。他的特写,像是两面立起来镜子,让思想与行动相互对映,显现出无尽深度。

    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茨威格还写了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死,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他在83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一个偏远的火车站。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普通的老年病症状,这和当时的俄罗斯历史,又有什么关系?

    他为托尔斯泰的一部自传体戏剧续写了三场戏。为托尔斯泰写了大段独白,让他亲自讲述自己的心理活动。

    托尔斯泰晚年最大的痛苦,是由于自己的贵族伯爵头衔,让他觉得自己一直在过着和思想不一致的生活。这一天,两个大学生要求他支持俄国革命,但托尔斯泰反对其中的暴力和流血。于是大学生鲁莽地质问他:为什么要在庄园里用银餐具吃饭,不去亲身体验真正的贫穷?

    托尔斯泰没有恼怒,而是感谢大学生。他决心不再拖下去,身无分文地赶往火车站。

    按照茨威格设计的台词,托尔斯泰临行前的独白是:“我不是圣人,我只是个软弱、衰微的老人。我从来都不能完全说出真话,如果在这个家里死去,我的死就像我的生一样不诚实。

    现在,我该去践行那些痛苦地折磨我的事。死神或许正在等我,而我却毫无恐惧地迎向他。

    第二部分

    这些历史瞬间,从主题上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决定西方格局的瞬间,人类对世界的探索瞬间以及人类思想和艺术的光辉瞬间。

    在这三类历史时刻里,人的情绪、性格,包括灵感的突然迸发,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茨威格的解释体系里,历史有什么不一样的呈现?

    我们先来说说重要的政治事件瞬间。1453年5月29日,当时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这是罗马帝国的彻底灭亡,也被很多历史学者作为中世纪的结束点。

    而茨威格的讲述,更有戏剧性。他认为,决定这个历史时刻的,是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性格。

    他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杀手把未成年的弟弟淹死在了浴缸里;第二件事,是灭了杀手的口。这一年,穆罕默德二世只有21岁。

    穆罕默德是个双面人。他既残忍野蛮,又热爱艺术、学识渊博,既是勇猛的战士,又是虔诚的信徒。

    另外,他还是个手腕高明、厚颜无耻的外交家。在完成自己的备战工作之前,一直在全力鼓吹和平。他按着《古兰经》发誓,要维持和东罗马帝国的和平条约。等到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他却立刻发动了战争。

    茨威格说,历史总是青睐这些强者和暴君,因为他们的性格,也像命运一样冷酷而不可捉摸。

    然而,有一些历史瞬间,历史却是被平庸的性格创造的。1815年,拿破仑从流放地重返法国,他的老对手立刻组织了新的反法同盟,聚集了两倍于他的兵力。

    6月18日,拿破仑率领的主力军和英军在滑铁卢开战,决胜的关键就看谁的增援先到。但是,格鲁希因为没有接到拿破仑的命令,而犹豫不决,贻误了战机。

    茨威格写道:格鲁希思考了一秒钟,这一秒钟造就了他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假如他勇敢果断,而不是愚忠于皇帝,法国就能得救。

    命运只愿意成就那些勇敢者。当重任降临到平庸之辈身上时,他们不是感到庆幸,而是害怕。

    他们把这个成为命运主人的机会,哆哆嗦嗦地失掉了——这话说的还真挺扎心。

    这本书的最新版的腰封上,有一句来自这个故事的格言:“当改变命运的时刻降临,犹豫就会败北!”说起来,按照这一战的历史意义来说,这一秒钟的决定,确实改变了整个19世纪。

    不过,茨威格是知行合一的人。1942年,当他流亡到巴西时,对二战局势彻底绝望了。他认为,西方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于是和妻子一同自杀。

    我的精神故乡欧洲已经毁灭,我再也没有地方重建我的生活。”

    茨威格形容菲尔德是:“拥有对奇迹深信不疑的天真和勇气,富有热烈的冒险精神和信念。既是商人,又是英雄”。在网络时代,那些最受推崇、改变世界的创新者,也都有这种性格禀赋。

    三、第三类决定性瞬间,是人类思想和艺术的巅峰时刻。

    1792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三个年头。在一场出征的欢送宴会上,法国斯特拉斯堡市的市长邀请一名年轻的上尉鲁热,为明天上战场的莱茵军谱写一首战歌。

    他从午夜开始创作。这时,全城的居民和士兵都沉浸在革命的兴奋之中,这深深感染了鲁热。他写出了第一句:“前进,祖国儿女,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

    这个天赋爆发的瞬间,把可怜的半吊子音乐家,像颗炮弹一样,丢到了空中,直抵群星。一夜之间,上尉鲁热加入了不朽者的行列。”

    [坚持习惯]:

    读书+10000步+破所知障+精减+早起

    [今日感悟]:

    茨威格写道:格鲁希思考了一秒钟,这一秒钟造就了他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假如他勇敢果断,而不是愚忠于皇帝,法国就能得救。

    命运只愿意成就那些勇敢者。当重任降临到平庸之辈身上时,他们不是感到庆幸,而是害怕。

    他们把这个成为命运主人的机会,哆哆嗦嗦地失掉了——这话说的还真挺扎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6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qi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