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记录
狱警是怎样用非暴力方式训服罪犯的?学会了你黑白通吃|监狱漂流记

狱警是怎样用非暴力方式训服罪犯的?学会了你黑白通吃|监狱漂流记

作者: 文化热带雨林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04:46 被阅读26次
    监狱女监走廊-会见日

    “多样性的重要性往往大于个人能力,泡在自已的小圈子和熟悉的世界里,只会扼杀你的进步。企业家缺乏创新的原因大多在于此。”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在《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上说的话,当然这是我出来后看到的。

    谁也说不好自已哪天会福兴哪天会祸灭。福与祸,站在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其实也只是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已,你身处其中所做出的各种应对都是在增加自已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甚至是缺陷性——生命活力的特征——————

     

     行为规范养成的设计                               

    第一次坐牢的人初进监牢都会发现,牢里的情况与自已在外面听闻的大相径庭。

    监牢里并没有血腥的暴力、残忍的酷刑(主要是受书籍、影视剧的影响,他们为增加收视率,通常都把监狱描绘得血腥暴力来抓眼球)——更多的是文明化的管理。

    最开始我心里也打着鼓,被抓进来坐牢就是要受刑罚受苦的,这种要大家都讲文明讲礼貌,遵纪守法,明礼诚信,互助友爱的,肯定不会是叫我们来享福的,后面肯定留着什么后手。又听一些老犯说过些负面消息,心中对狱警一直保持着一种防备状态。在防备状态中,更多的是观察他们的措失举动,慢慢地发现他们的文明化管理其实比直接施暴要厉害得多。这种文明化管理重在对犯头脑和心智上的改造控制,也就是所谓的教化与感化。

    羁押在看守所的七个多月时间里,基本的行为规范养成是在入监区的监室训练出来的,历时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这里就先围绕行为规范养成的强化训练来说说——因为监狱训服犯的方式有很多,只能切成小块一块块地来讲解)。

    现在还记得那间监室是三监区的302监室,监室墙上的红字墙贴写的是:学会感恩你的生活将充满阳光。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主要是围绕“三定位”、“就医服药”、“值夜交接班”、“走队列”、“静坐”等四大块展开,特别是“新兵”(所里把新进的在押人员统称为新兵)刚入监时的礼貌用语强化训练让人感觉就像是在欺负老实人。

    这种强化训练是要求在当天就必须学会,学不会继续强化,强化到会为止。

    内容也挺无聊的,就是模拟进出管理(看守所里为了弱化警犯对立,对民警的称谓是“管理”)办公室时的报告用语。进入前要蹲在门外的红线外大声喊:“报告管理,请指示”。退出后还要返身蹲在红线外大声喊:“谢谢管理”。站在牢笼门后的警戒线外蹲下去站起来,反复地喊着那两句话,还要一声比一声大,表示你改过自新的决心大,大抵喊个十几二十遍也就能记牢了。但是,因为这个,碰到一些脾气大的老劳改也很容易暴发矛盾冲突,因为这样训练很像是在耍猴。所里也不管那么多,仍然坚持此项训练为新兵的必修课目。

    当时由于是刚被送进去,心情低落,对所里的各种安排内心都是一概地抵触,嗤之以鼻,尤其是对这项礼貌用语强化,我一直是扣以深井冰的骂名。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你不得不佩服管理们设计之高明,背后全是精妙的套路。

    行为规范养成的分析 

    就先来说说这项礼貌用语强化训练吧,看守所为什么一定要强令各监室对新兵必须贯彻执行,并且是在入监当天完成强化?实际上是出于强化在押人员身份意识的考虑。这种身份意识强化能起到两大作用,一是树立管理在在押人员面前的权威;二是约束在押人员入所前的自由散漫性子,增强紧迫感。每个人来到新环境都会对发生的第一件事情记忆最深刻,把这项训练放在所有训练的首位来强化,无疑是为了取得最佳记忆效果。所以,在监室里管理一叫,在押人员们就会立即紧张起来,快速地跑到门前红线外蹲下喊报告请指示。管理的威严自然生起,省了很多事情。

    看守所作为强制机构,采用的是准军事化管理。现在(好像是08年以后)全面实行文明化管理,也就是革除从前的暴力混乱陋规,全面视频监控,打击牢头狱霸。文明化管理的基础是“三十一条权利义务告知书”,具体操作落实在管理们的日常工作执行遵守和在押人员的义务遵守上,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是日常强化。所以,看守所对新兵一开始就定下了三天严管期的规定,严管期间老兵不许跟新兵说话,新兵不许看电视睡午觉,要一门心思地背熟“三十一条权利义务告知书”,以达到知权利守义务的目的。“三十一条”其实就是看守所的法律,看守所的文明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围绕“三十一条”与在押人员进行守与破的攻防战。

    行为规范养成的日常训练是“三十一条”的流程化,是流程的工具化。

    “三定位”模拟训练是诸项训练的重点课目。这项训练课目应该算得上是所里的智慧结晶,整个流程套路设计得非常精妙,严丝密缝,行云流水,在制止监室矛盾冲突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可算得上是所里维护和谐的有效工具。

    “三定位”分为三个步骤展开训练。全体在押人员盘腿坐在笼板上,听候口令员发号训练旨令。

    定位一,是两名摸拟发生矛盾冲突当事人,离开坐位,下笼板蹲坐在地板的黄色线方框内做好等候被包夹准备。

    定位二,是四名摸拟包夹人员与一名报警人员离开坐位,下到地板,两人一组包夹模拟矛盾双方,一人则站在报警系统前做虚拟报警演示。

    定位三,则是全监室人员集体起立,向后转跑步退到后面的侧所玻璃前,再次盘腿坐下,等待管理入室处理矛盾。

    这种“三定位”训练每天都要训练,有时候一天要训练三四次,配上早晚点评的广播语音造势,能给犯人造成极强的心理震憾。

    有了“三定位”的预防措失存在,基本上可把犯人间的矛盾冲突扼制在萌芽状态,想搞大是搞不起来的。我在里面七个多月了,也只零星地看到过几次因口角而起的矛盾纠纷,大规模的殴斗根本就看不到,反到觉着监狱里少了几起暴力事件,出去后都不好意思给别人吹嘘里面的牛逼事情了。

    行为规范养成背后的原理

    “三十一条权利义务告知书”其实就是无规则不成方圆的具体化。

    我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将它背熟的,内容也挺简单,文字用词也很通俗,主要是为了照顾一些年龄大的文化低的在押人员,便于他们理解。

    “三十一条权利义务告知书”的具体内容是围绕生活、学习、纪律、禁忌、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设计的。这些设计你会发现有些地方设置得几近变态,听说五监区的附加五小条竟然到了笼板扣环如何擦拭,擦几遍顺时针逆时针的地步。

    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看守所之所以这样设计管理,还是基于自身的基本功能而定的。

    看守所的建立目的是保证在押人员的诉讼期等待过程平安度过,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刑罚存在。在诉讼期等待过程中,只要犯人像机器人一样循规蹈矩就OK。

    所以,看守所行为规范养成的背后原理,其实就是工厂的流水线操作原理。

    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每一个员工在其中充当的仅仅是螺帽、螺母、螺丝钉或部分零部件的作用,标准化秩序化简约化,是不允许出错的。看守所里也同样,是不允许违规犯错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强化或刻意强化你对规矩守成的意识,毕竟会进来的都是在社会上缺乏这种守成意识,才会铤而走险。坏处也很严重,那就是会思想僵化,对于变化会丧失掉开放的包容心态。一般在里面呆个四年五年的,整个人出来后都会变得木纳迟钝。如果是判个十几二十几年的那么整个人基本也就算是废了。

    因为跟社会的断绝时间太久了,虽然里面也会有报刊电视可以定时收看,但是那种有选择性传送进来的内容,也只是社会的冰山一角而已。失去了与整个社会协同进化的机会是最可怕的——这大概也是坐牢对人最大的惩罚了!

    所以,监禁可以适当,但不宜太久,时间久了危害很大,后患无穷。就像吃药一样,适当地吃吃有助于医病,过度吃药则会产生副作用产生依赖,将疾病催向膏肓。

    十二个月后我终于获释出来,第一时间就是拚命给自已补课,将那失掉的十几个月的信息内容补进来,填补间断。

    法律是国家的最大虚拟故事,看守所、监狱是法律实体存在的表现形式之一。

    看守所内的各项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就是“法律拟制”实体执行的工具化。

    世界产生于多样性,每一种训练每一段经历都只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内容,不必过于羁绊不必过于役使,让它融入你未来的生活中去装点精彩。

    PS:我的心态是开放的,加我微信吧:jumpevolution(备注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文化热带雨林:又重新更新了一下,内容更充实了了些。其中的条理性也更好了些。
      • 文化热带雨林:无网络无wifi状态下,营销微生物的服刑亲历与发散性思考。

        让别人对你俯首贴耳的秘诀:强化训练与到位施压。

      本文标题:狱警是怎样用非暴力方式训服罪犯的?学会了你黑白通吃|监狱漂流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q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