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有书不算少
文/石岩磊
昨天,我在和几位文友交流写作心得体会时,有个朋友说:总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多,写出的东西空洞无物,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我忽然灵光一闪随口说道:用时有书不算少。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写作本身就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只要动手写便会有收获。
许多网友曾对我说自己也非常想写文章,可就是太忙抽不出工夫来。“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的这话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惜时的办法,挤不出时间的根源在于没有压力,每个人都有惰性,都想睡到自然醒,没事就打会游戏,得空张罗着玩几圈扑克牌,如此,时光便在指缝间溜走了。马未都也贪睡,可他每天要设闹钟叫醒自己,起来查查资料,翻翻古籍,所以他才能凭借渊博的学识成为收藏界的巨擘。
写东西本身就是在学习,因为你布局谋篇后需要用事例用材料做支撑,逼着自己去查阅资料,这如同盖房子,搭起框架之后得将砖瓦水泥填充其间。人们常会陷入收集大量素材的恐惧,感觉这么多的学识无从下手,其实没必要一下子记住太多的知识,只要够用就行,尤其是在眼下网络发达的时代,大部分的常识可以请教“度娘”,而无需狼吞虎咽地一股脑塞到自个儿的肚子里去,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路和视角上,梳理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有新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重在积累,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耍文”很难有大的进步,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才能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正如常砍柴的镰刀会锃亮发光并锋利无比一样。所有的名篇都不会是孤文,而是作者用千百个名不见经传的文章堆积出底座,然后再在其上竖起的彩旗,方显得异常华美和高耸入云。渴望一鸣惊人,梦想一夜成名,无异于痴人说梦,最终只会是在挫折面前偃旗息鼓。
写作与记性好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如数家珍的人物,深深地被他们的博学所折服,感到这辈子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他们,也就没了拿起笔的信心。实际上,许多口若悬河的人是在卖弄,或是故弄玄虚,没有什么值得崇拜的,一个人懂得再多也超不过电脑,上网一搜全有了。记性的终极是悟性,我们的大脑不该是个仓库,而应成为物流中心,能分析统计,可综合利用,还有协调规划的能力,从纷繁复杂的知识块中筛选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无论是重积累,还是贵有恒,或是惜时多悟,核心仍在动手上,空谈喷出的唾沫星子永远变不成墨汁,千回决心不如一次行动,万般艳羡顶不过一篇习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所以说:书不必多,肯用就不算少。
2018.9.7

网友评论
写作重在积累,贵在持之以恒。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写上!
☕☕☕🌳🌳👏
记性的终极是悟性,我们的大脑不该是个仓库,而应成为物流中心,能分析统计,可综合利用,还有协调规划的能力,从纷繁复杂的知识块中筛选出自己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