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引起了无数哲学家的思考,给无数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也造就了无数美丽的歌谣传唱至今。毋庸置疑,爱情是很美好的。心理学家认为,爱情带来了人的第二次成长,通过与另一个相爱的人结合成为新的家庭,成功地完成了成人阶段的“断奶”,离开原生家庭,开启自己的人生。从一个个经典的爱情故事里面,我们看到了人们世世代代对真爱的追求和执着,以及真爱绽放那一瞬间的灿烂和惊艳,让故事的传颂经久不衰。
然而,爱情又是短暂的。学者声称,爱情的保鲜期最长只有两年左右。如果在保鲜期内,两人未能将玫瑰色的爱情成功过渡至亲情及责任,则极易可能丧失对彼此的吸引力,可能真的是以分手而告终。
但是步入婚姻的爱情,是不是就是成功了呢?但是,经常会有人讲,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时间久了,白玫瑰就变成了胸前的一粒白米粒,而红玫瑰也会变成一掌蚊子血。我们从小看到大的童话故事,公主与王子结婚之后,就“永远地幸福生活在一起”,但这也只是童话而已。实际上,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塔尔教授跟我们分享了爱情天长地久的四个原则:
原则一:真正的爱情不是“找到的”,而是“培育”的。我们常常认为,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就意味着我们成功地拥有了爱情。但是,娇艳的爱情之花是需要两人共同浇灌培育的。沉浸于“寻找爱情”的思维模式里面,会让我们在遭遇情感挫折时,误以为自己是没有找对人,而忽略了在与伴侣相处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徘徊于寻寻觅觅的道路上,最终只能自怨自艾,哀叹苍天不公,为什么不能给我送来“Mr/Mrs Right”。
原则二:相处不能带来亲密感,合作才可以。本来就有冲突的两个国家,相处机会越多,冲突会越多。亲密关系中的两人也是如此。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是两个人找寻到共同的目标,例如共同抚养孩子,在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更容易解决之前二人存在的分歧。
原则三:寻求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认同。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原则。真正亲密的关系,追寻的是相互的理解,理解对方,也创造机会让对方理解自己。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对方坦诚相见,勇于让对方看到自己美好的地方,同样也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这当然需要足够的勇气,也可能存在着风险。但是,如若不敢承担此风险, 也不配拥有孜孜以求的爱情。如若总是被“认同”的需求所困扰的话,我们将会特别在意对方如何看待我们自己,也可能不当地对对方的行为进行解读:“他/她是在说我吗?”“他/她在生我的气吗?”一丝丝可能不被认同的气味,都会被我们灵敏地嗅到,进而陷入百转千回的自我烦恼和解读中去。误会和争执由此而生。相反,如果追寻的是相互的理解,我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身上,去关注他/她喜欢吃什么,喜欢谈什么,喜欢去哪里玩……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乐于分享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经历。二人在对彼此越发深入的理解中渐入佳境,在相处的细节中感受到彼此的深爱。
原则四:运用正面思维模式看待你的另一半。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去看你的另一半,寻找他/她的优点,真诚地表达你的欣赏之情,这样不仅你会使得对方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而且还会挖掘出他/她的潜力(love not only perceives potentials, but also actualizes them)。塔尔教授举了一个自己与妻子的故事作为例子:妻子在怀孕八个月的时候,有一天跟他讲,“亲爱的,肚子越来越大,我感到越来越不方便了。我需要你在家给我更多的帮助。”塔尔教授感到很内疚,觉得自己居然这么不体贴妻子,还要等她讲出口来,于是他说,“没问题,你需要我帮你做些什么呢?”妻子说,“你帮我去超市买些食物回来吧。”于是,塔尔教授当天去超市采购了一大包吃的,而且还自己主动把食物放到了冰箱里面。塔尔很抱歉地说,“亲爱的,真是抱歉。我之前太不体贴你了,都没有自己意识到,你需要帮助。”妻子赶快说,“不不不,亲爱的。你这样做我真的非常开心。你知道吗,我觉得你做得最棒的就是每次我跟你说什么你都会耐心地倾听。太谢谢你了。”于是,塔尔教授接下来把饭碗也给洗好了。
爱情需要不停地呵护和浇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它是一切美好感情的根基,也是一切美好感情萌发的嫩芽(bud of the bud, root of the root)。每一段爱情,都需要通过日常的努力,在succeeding 的路途上而不是succeeded.
网友评论